一、中国传统文化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就从邵雍开始
懂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分三部,夏代为《连山》、商代为《归藏》、周代为《周易》,并称为三易。也知道易经演八卦,传说伏羲画八卦,之后又演义出文王八卦之说。
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用数学换算就即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四得八、二八一十六,八八六十四…。用易经说法就是一阴一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应到时间和空间就是宇宙,宇宙生天地,天地生四维,四维分八象,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但是到文王时期人们又认为伏羲八卦是静态的象,乾为死火,坤为死水,无法运动,不能相合,后有文王在“帝出乎震“的理论基础上,改革八卦,形成以坎卦为起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八卦的区别在于文王八卦是九宫八卦,增加了中宫。
以上两种八卦体系形成了最早期的华夏传统文明,之后形成华夏传统文明的百家思想,并一直延续。可是到宋代出了个邵雍,邵雍之前,并没有区分不同的八卦体系,只把由一阴一阳而来的“天地定位”的八卦位图称为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把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形成的八卦称为后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但是邵雍“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百度搜索﹞之后朱熹《周易本义》采用了邵雍的理论和图示,形成儒学后期的朱子理学,这就偏离了儒家学说的原来方向,成为引领中国人近一千年的程朱理学的后儒学文化思想纲领。
现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偏离正确的方向就从邵雍开始,因为朱熹的思想根基来源于邵雍思想,而邵雍的易学理论则全面启用后天八卦的理论而形成思想理论,错误就错在于邵雍之后的中国人都开始向八卦讲流行上下功夫了,从事物发展周期循环上下功夫,其实这违反了《易经》的本义,并且违背了宇宙是以二进制无限延伸扩展的实际精神。以现代科学理解宇宙,宇宙是一个超大的空间,这个超空间的能量是守恒的,而且非常巨大,在超空间中有很多小宇宙,而很多的小宇宙又各自保持着各自固定的能量,在统一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之间,各自运行着自身的能量。
如太阳,“太阳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著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是核能的释放,由金属氢极核构成,以金属氢自爆产生能量与光芒磁交与照亮太阳系里的暗物质,这当然包括地球。而太阳系则是在统一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之间自运行的一个小宇宙,在这里太阳就是《易经》所述“乾卦”所具备的理论条件,在乾的状态下,太阳是纯阳静态的象,自运动。
又如月球,月球是内核释放殆尽的暗物质的构成球型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因此,月球也就是八卦“坤”所具备的理论条件,在坤的状态下,月亮是纯阴静态的象,自运动。
因此,先天八卦所设定的宇宙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现在看这是正确的,而后天八卦所设想的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是讲流行的,周期循环的,而这种状态的宇宙就是存在疑窦了。
正是后天八卦存在异端,存疑,存在错误,最终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自十一世纪之后向错误的方向偏离,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走偏。
二、程朱理学的理气论与哲学的唯物论的不同之处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
喜欢经伦论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