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很大的名字,其实我只想说明普通人最想了解的有关人生命运的问题,也就是文化认知命运的问题,东方人叫命理学,西方人叫心理学。
我们知道知识影响人类进步,认知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要了解为什么东方人热衷于易经研究,而西方则用哲学的思想方法看待人性的问题,为什么东西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识与文化价值观呢?
要说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从《易经》说起,只有了解了《易经》的真实涵义,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文明。我在《三元论命》一书中初步分析了《易经》形成的原因,但是不全面,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精神,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精神存在,而成为“绝对物质”文化的真实原因,在本书我将全面阐述易经形成的原因以及原理,逐章节一级一级的详述《易经》对古代中国人的影响。下面咱们就从《易经》的第一章说起。
易经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无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群龙无首,吉。
要了解这一卦的含义首先要了解“龙”字含有的真实含义。
龙本无形,是上古中国人臆造出来的一种动物。《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这两段话基本可以理解“龙”就是一个会飞的长鳞的长虫,能曲能伸,能长能短,能大能小,能明能隐,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藏。那么,这样一个动物是不是就如云雾缠绕的龙云,可以呼风唤雨,扭转乾坤呢?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的中国人是把龙作为一种图腾,或神态来形容的,也就是说古人把“龙”作为一种有形威力无比的动物来喻义,又把龙预示为一种雷霆万钧天文气象来喻义。
理解了龙的真实含义,也就容易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了。
关于《易经》,古人认为分三部,夏代为《连山》、商代为《归藏》、周代为《周易》,并称为三易。可见易经之久远,可以这样说:有远古华夏文明就有易经,没有远古华夏文明也有易经,易经的产生是早于文字文明之前的。也就是说,在华夏人形成族群定居于黄河沿岸之后就有了易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沿黄两岸定居的民族出现文字就出现了易经,说明易经形成文字文明就已经存在于语言沉淀之中,由沿黄两岸定居的民族口口相传,并一代一代的沉淀,积累,修正才形成文字文明时期出现的《连山》,之后又经过千百年锤炼才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易经》。
《易经》起源于《归藏》、《连山》,现代考古发掘已经证实《易经》出于《归藏》,但《连山》已经失传。现在可以肯定的说,无论是《易经》还是《归藏》《连山》,都与古人祭祀有关,与巫术有极大的关联。也可以说,《易经》产生于上古沿黄地区华夏人的祭祀活动,逐步形成伏羲八卦,之后又演义出文王八卦。但是到战国时期经孔子的加工整理,《易经》开始分割为易理派与卜数派了,也叫象数派与义理派。
孔子删述《易经》后,整理出来的《周易》将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自然法理与人文哲理归纳融入易理之中,形成中国传统义理学派的总纲,最终成为封建主义王朝的思想纲领。而象数派则相形渐绌,自汉代以后逐渐退出上层建筑,沦落到中下层,最后堕入社会最底层。
在这部书里我对《易经》产生的原因不做过多的探讨,只就我对易经的意义作详尽的阐述,发表我对《易经》的个人看法。
《易经》,是上古沿黄两岸定居的民族用来“卜筮”算卦的文化沉淀,是古人用来预测未来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数学计算方法就是二进制,也与十六进制,八进制有关。所以易经所触及的交汇点就与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有关,呈递进程式,无限倍加,可以无穷进。二进制就是循环递进的数,可以无穷大,所以它也是宇宙无限大的倍加方程式。也就是说,《易经》的数学原理是计算物质发展运动规律的学问,揭示着自然宇宙的奥秘。
因此,《易经》就是一部专门昭示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也是以物质基础为基础纯粹计算物质运动规律的学问。可以这样理解,易经包括了宇宙万物的一切自然规律,无论你是核裂变,大爆炸的,超空间永恒不变的,广义相对的,狭义黑洞穿梭的,都被《易经》原理囊括于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之中,也就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中。也就是说易经把计算宇宙延伸的无限数概括为六十四个数,并把物质运动的规律现象聚集于《易经》六十四卦之中,并用这六十四个基点的象,来预测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动行变化的规律性,这就是易经。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易经》第一卦,乾卦的奥秘。
《周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
喜欢经伦论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