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在三月里迎亲的柳湘特意担了监察的差事,就怕有人搞小动作。如果有人敢在这件事上,他还真不介意祭出屠刀,好好杀杀那些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以八股的形式考察经义,兼顾策论。载淳对于儒家经典,虽然也因着祖宗的规矩,学了不少,但毕竟他登基的早,要处理政务,所以花的功夫不多,自对于经义的部分不怎么管。但是对于本届的策论,载淳在力排众议之下,亲自出了题,题目便是关于琉球的问题。
很多考生在见到这个策论的时候都傻眼了,大多数举子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完全都不知道琉球是什么地方,也亏得焦佑瀛视线想到了这点,在题目下面略略的加了一行注解,交代了下如今琉球的情况,以免大多数考试两眼一抹黑。
虽说有了焦佑瀛的注解,但很多人依旧文不对题,或者说是不能揣摩圣意。就像你写东西,中心思想如果不是考官想看到的,肯定分数就不会得的太高;如同这篇策论,很多人都能答道日本不知礼节,大清应该谴责,如此也不过得个及格分;想到派兵相助的,应符合了载淳的心意,勉强可以再高些;再能想到如何出兵,此时出兵利弊的,那就更是凤毛菱角,自然,能答道这个程度的,名次肯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手底下的主考官焦佑瀛,他深知载淳的性子,因此这场会试之中,有意无意的把策论的比重加了不少,沈桂芳因着有点在恭亲王与载淳间左右摇摆的心思,所以对此并没有说什么,至于你说醇亲王奕譞?满人学时能与这些大儒相比的?自不会多说。
因此,载淳在看到会试结果的时候,粗略的翻了翻答卷,皆是主战的,心下更是欢喜。
“如此会元点了谁?”
“赵烈文(有篡改)。”焦佑瀛答。
竟不是张之洞?载淳心下觉得好奇:“他的文章拿上来瞧瞧。”当下,焦佑瀛唤礼部的人去取。
半晌,卷子送到,载淳也不看别的经义,独独拿了他的策论看了起来。但见赵烈文在策论中这般写道:今之大清已非明宋之朝。洋人之乱尽在眼前,他国之战,也非两军对垒,形式复杂,不亚春秋战国。我大清当取古史之鉴,习今日之举,方可无愈。
“有些意思。”载淳看后,果真心下赞叹,能跳出大清之内,从世界的形式上看待问题,就这眼界便远超众人,便连张之洞在策论中所讲,就格局上来说也不及此人。载淳再往下看见,但见赵烈文在里面详细的以《纵横术》,描写了如何勾连英法,借助外力,为大清谋利,其间想法,便连已有了大致思路的载淳都觉得眼前一亮。
但听焦佑瀛看得载淳面色之后,这般说道:“我大清随虽崇尚儒术,遵循礼乐教化,但此人深谙纵横家之道,实乃当世少见,才情绝不下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为朝廷眼下所需。所以臣破例点了他为案首。”
这篇策论可谓剑走偏锋,换做寻常迂腐些,不了解载淳心思些的主考,定是不喜的,甚至还会说是旁门左道,可能连上榜的机会都没。焦佑瀛能点了他做会元,可见是下了极大的魄力。
“老师此举甚好,朕也觉得此人可堪造就,若再得名师□□,怕不下于李少荃(李鸿章)。如此接着机会,也叫林汝州把科举的时事写一写,顺带告诉他,鸦片的事情可以开始了。”
如今天下文人皆在京城,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宣传机会,扩大《京报》的影响力,同样,若是此时开始为禁烟政策做舆论,应该也是不错。林家人办报这么久,可不就是等着这么一天吗?
焦佑瀛闻言点了点头:“如此也好叫举子们更能了解朝堂的风向,想来等到殿试的时候,策论该能做的更好一些,不知皇上殿试的题目可想好了?”
殿试基本都有皇帝亲自出题,遇见特殊状况,才会交由礼部代出。
“这不是有现成的吧,叫他们写《禁烟策》吧。还有这题就不用加提示了。做官若是不能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怕也做不得好官。”
一个将来要做官员的人若是连朝廷风向都不关心,便是文采飞扬,怕也不堪重用。
“如此,微臣明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周三照例休息一次
第125章 科举(二)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殿试不必会试, 只考策问, 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 然后颁发策题。
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 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 题长达五、六百字, 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 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 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 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赵烈文与张之洞皆为会试之中翘楚,自在殿试被安排的座位非常靠近龙椅。大清殿试的地点最早是在□□外,后改为太和殿外的广场上。载淳坐在龙椅上,一低头就可以看见坐在最前面的二人。殿试的主考名义上是皇上,但实际考官配置与会试基本没什么区别, 三大会试主考皆要到场,载淳因为这次策论考的是《禁烟》,所以又特点了林则徐之子林汝州伴圣
喜欢(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