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戏可看,有点兴味索然,回头就拿舒旷那天的“神勇”表现去刺激沈携,一边偷笑一边验证心里的想法。
沈携见尘埃落定,放下心来,跟韩长理检讨了自己近期的消极怠工状态,开始干活了。
沈执不明就里,心里直嘀咕,这是从失恋的阴影走出来了,还是没走出来啊?
第169章 第 169 章
沈携这一出现,粉丝们立刻像是复活了一样普天同庆;但在了解了通告内容后,却都不乏凝重地互相告诫:“做好跟黑黑们掐架的准备吧!”
其实沈携新上的通告并不坏,是一部好莱坞大片。
随着文化产业开放政策逐步落实,走出去的中国面孔在逐渐增多——虽然远不如走进国内的外国面孔增长得快。
随外资而来的外国人,先锋并不是在前台,而是幕后。毕竟,国外演员参加国内影视剧的表演,除东亚人长相接近比较容易被接受外,其它地区的人在角色上受到很多限制;但幕后工作却不一样,不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干得好,就能捞到金。
有一个现象:近期的热门国产电影,在特效上几乎都有精彩表现。开放政策开始实施已经一年多;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积累,特效的运用突然井喷。
以往国内电影不是没有尝试过在特效上做文章,但跟美国浸淫数字化电影数十年累积下来的经验相比,根本不堪一击。
国产电影有两条路可以走:另辟蹊径,像欧洲人专注艺术电影、印度人搞歌舞片一样,寻找别的类型电影;或者迎难而上,在对手擅长的领域挑战对手。
演艺联盟的秘书长卫建国卫老认为,两条路都要走。
“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当然什么都要有一点。”
这看起来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说法,但却略去了一半的潜台词。
中国人只要下决心走任何一条路,那么不干出点名堂来是绝不会罢休的。哪怕你排个世界第五,按比例也该是“国际先进水平”,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国人听了会皱眉:比得过美国吗?比得过英法德吗?比得过日本吗?比不过也敢说世界先进?
卫老的雄心壮志,实际上也是国家出台的政策的方向。
与开放前部分电影花高价外包给国外后期制作公司不同,开放之后,可谓是“引狼入室”;以美国里程碑级的特效制作公司ilm在中国成立分公司为标志,国内后期制作产业进入了战国时代,且外强内弱,形势严峻。
但挑战也伴随机遇,激烈的竞争对抗也意味着技术和经验的快速交流。
现在的特效大片虽然卖座,但也是因为新鲜度高、话题足,实际上口碑并不好。除了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叙事问题外,还因为这些特效不中不洋不接地气,看着不伦不类。毕竟外国公司进驻中国,还有些水土不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国内特效制作人成熟起来,这种违和感一定可以消除。
引进外国资金、外国技术、外国经验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出口”相比之下,仍显黯淡。就像水总是往低处流一样,强势产业进入弱势市场要容易得多;反之很难。
让好莱坞出现大批东方面孔,在短时间内,还是一个梦想。
尽管如此,国内演员进入国际电影的机会还是在切实增多。
对于沈携何时“触外”,大众普遍认为,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时间还是比他们预计的要晚了;在他之前,已经有多位一线小生、花旦“触外”。
这次沈携在好莱坞大片中出演,无论是黑还是粉,都在严阵以待。
第一轮掐架其实已经燃起战火了。黑者嘲笑沈携没进入“触外”的第一梯队,证明他第一小生位置根本名不副实,人气和地位也开始“flop”;粉则引经据典甚至用统计数据来极力辩解。
等到更多具体消息公布,还有更多可掐的话题:第几号角色?出场多长时间?台词几句?不一而足。
这些都不是沈携关心的事;韩长理也很少跟他提起,最多是闲聊的时候笑谈几句。
实际上,这种粉黑大战有时候也是公司背后推动的结果;不伤害根本的争议,反而能带来关注度。据韩长理所知,持续良久的“第一花旦”之争,最开始就是由两位艺人身后的两家经纪公司刻意炒出来的,已经互相形成了默契;花花轿子人抬人,只要不超过底线,那么你帮衬我,我也帮衬你,皆大欢喜。
所以网络上这些风波完全没有影响沈携。他近期的任务就是两件:安心研究剧本,关心舒旷的近况。
接到舒旷的电话时,他相当意外。这是自从两人上次不欢而散后的第一次通话。
那天剧组正组织车队向一个外景地进发。这个地方据说是还没有开发的chù_nǚ地,风景非常漂亮,跟世外桃源似的。当地乡政府为了经济发展,有意开发旅游资源,诚邀剧组到来,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目的自然也是打广告。
“等过一段时间再来,味道可能就不一样了。”秦梦有些感慨。
不过也仅限于感慨。对当地人来说,“味道”是吃饱饭之余才能享受的东西;与其守着“味道”饿肚子,他们宁愿等住上干净整洁、通电通网的平房之后,再去缅怀逝去的“味道”。
在人心思变的当今中国,还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地方,必定是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这里也不例外。
剧组租用的面
喜欢其实我是演员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