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说要彻查此案,只消一晚过去,就订好了人选。
倒并非是水浮所期待的水沉。
靖义伯符源。
这位也是个人物,当年山西地震,卢康守着晋阳,他带兵把太守府围了,开仓放粮,胆子颇大,但也的的确确救了不少人。皇帝曾说他粗中有细,是可靠之才,但想想他当年眼睛也不眨就太守脑袋的做法,还是觉得心有戚戚,把他召来京里,也没叫他接着练兵。
但林沫却是心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符源何止粗中有细,他明明心细如针,却又藏在粗犷的外表里头。何况这人也是绝不会瞻前顾后的主儿,杀伐决断,又拿着尚方宝剑,自然能查出一番真伪来。
泰隐是血口喷人,还是真真慧眼如炬,就全看大人此行了。水溶前去给符源送别。
符源瓮声道:林公后人,眼光不会差。
作者有话要说:啊,看到求一姑娘的长评了,但我今天折腾了一下午,没有回复得上,只好在这里写一下了。希望你能看到。
1.户部的官员,我在前文提过两句,一个是林沫第一年大刀阔斧地查账的时候,折腾了两个官吏进去,另一个是林沫对于一些小打小闹的约定俗成的红包,他是默许的。还有就是他当了两年侍郎,除了陈也俊,也有其他的学生,这次打算一并放下去给他们谋前程。毕竟谁都能看得出来跟着他是有前程的,所以推断只有他一人单打独斗,没有户部其他同僚的帮助,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这一点是我笔力的问题,没有写出来,非常抱歉。
2.正如姑娘所说,没有慷慨赴死的精神,林清等人是不会去山西的。所以可能你觉得林沫的报仇非常固执,但他的报仇,自然不会是针对荣国府,他是针对当年把救命的灾银悄无声息地挪走的贪官污吏们。当年他的父亲死的时候他才七、八岁,并且是他亲自把骨灰带回来的,山西的艰难他亲眼目睹过。这是他的执念。哪怕执念得有些病态了。当年的百姓确实已经不是现在的百姓,但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尘封,而当年本应该能救死扶伤的银两,也不应该因为找不到就找不到。他会努力地去找。
3.啊,请允许我剧透一下,这笔银两最后流入了某支军队。
4.林沫瞧不起荣国府,不是因为阶层。他当年第一次接触荣国府的爷们,是去给林海奔丧,而贾琏等正在谋划林妹妹的家产。而他作为一个读书人,你可以说他迂腐,但礼字是扎根在他心里的。你总不能说柳湘莲瞧不起宁国府是因为阶层优越感吧?我就一个平头小百姓,我还瞧不起比我高n阶级的贪官呢,总不是因为阶级优越感吧?只是道德优越感而已。所以仅有这一点,我是要替林哥哥驳姑娘的。
5.红楼原著博大精深,我们连曹老皮毛都摸不到。我个人笔力不足,所以很多事情没有说清楚,有的时候,也为了情节的发展,把某些事情写得太简单,把某些人写得太笨,这些都是应该向大家道歉的地方,我会努力地提高自己。
6.关于林哥哥为什么这么固执,揪着这笔银子不放到了现在。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比如说林哥哥出生在农历鬼节。按阳历算,他很有可能是一个**座啥的
ps,林哥哥估计不会瞧不起刘姥姥,但我觉得他肯定会瞧不起没本事守家产,躲在家里由着岳母去打秋风的刘姥姥他女婿
然后,纠结吴廉水的姑娘,嘿嘿嘿嘿嘿
这文还有最多20w字就能完结,所以大家安心
第247章
因没了瑞文,皇帝寿宴一切从简。各地献上的奇珍异宝看也没看,直接进了库房。倒是小辈儿们送的自己手抄的经书、各地搜罗来的字画被他惦记了几回,成了礼单上的主角。小孙儿们尚显稚嫩的字体叫他欣慰之余,也不禁想起了瑞文这孩子在书画方面的天赋的确是出类拔萃的,只可惜烦躁起来,连齐王的礼单都扔到了一边。可惜太监报京官礼单的时候他留神听了一遍,林沫是仿着曹尚书的礼再降了一等送的,规规矩矩,不功不过。
自打他把最后一层纸戳破了,林沫便收敛了一切出格的举动,安静本分得简直有些小心翼翼了。他虽然不像柳湘茹那样特立独行、轻狂傲世,但骨子里也是倨傲的。这般老实,还叫水浮心惊了几天,想着他莫不是受了父皇的训、余毅甯一案得不了了之。
作为一个皇帝,他挺高兴手底下得力的臣子能够安分守己、听话乖巧。然而作为一个父亲,他又不满于这种客气的疏离。幸而心里头才怅然若失的时候,发现北静王府送上来的贺礼比去年多了些私物,有些明显不是水溶风格的,这才心里觉得舒坦些。
他自己也暗笑贪心不足。当年听说孩子被扔进冷水里头的时候,心里想着,权当没有生过他。然而等孩子真的活下来了,他才明白,所谓的当儿子死了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儿。也许那会儿真没救回来,自己心里也就彻底放下了。可是他偏偏清楚地知道,林清把孩子捞回去了,林清收了义子,还摆酒宴客、太医院有点头脸地都去给孩子看病了,这孩子身子渐渐缓回来了、定亲了一桩桩一件件,要当没发生那是自欺欺人。而到了现在,孩子离他几步远,中间却隔了汪洋大海似的。
这是他最小的、最疼爱的孩子,比几个女儿还要娇宠的老幺。然失去了就是失去了。莫说林沫现下还活着,就是他真的早早地冻死、病死,甚至被自己摔
喜欢[红楼同人]红楼之林氏长兄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