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们觉得魔方能如此成功,原因是什么?”
“其实我也稀里糊涂的。”李开元拨了一下额前的头发,笑着说道:“一切都是阿冲策划的,我只是跟着跑腿,我既不知道为什么会成功,也不知道是如何成功的。”
何记者把目光转向沈冲。
“其实很简单,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沈冲叉着手,高深莫测的说道:“随着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将会超越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简而言之,就是知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资源……”
这是今天专访的戏肉之一,沈冲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通,把何记者忽悠的晕头转向。
1ul-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这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随着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获得了广泛认同。
前世作为一个在论坛里厮混的键盘政治局委员,沈冲侃这种模模糊糊的经济学概论是驾轻就熟,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是看锅下菜——对手是个娱乐八卦周刊的记者,即使他这个半桶水的经济理论专家话语中存在泼天的漏洞,何记者也听不出来。
沈冲也是无奈,既然讲战争,讲政治都没人理会,只好发大招,祭出看家法宝——讲科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会很快席卷全球,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先把理论放出来,等到投资的vlc和俄罗斯方块的大爆发之后,有理论,有实例,沈冲就是知识经济的先行者和权威专家,到时候再写文章发帖子,就没人不重视了。
而且,邓公既然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想必对“知识经济”很感兴趣吧……
沈冲大谈特谈知识经济,把何记者侃的一头雾水,毕竟在这个时代,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在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除了码字写书,没有别的例子可言,而在香港人的认知中,除了金庸倪匡,貌似没有别人能大赚特赚——而且沈冲还明确的把码字写书排除在“知识经济”的范畴之外。
半个小时后,何记者撑不住了,很生硬的打断了沈冲的话头,转换话题,问道:“沈先生,我听说您投资了一部电影,请问你很看好电影业,还是纯粹个人爱好?”
《明报周刊》毕竟是一本娱乐八卦杂志,沈冲的目的只是借助它抛出“知识经济”这个名词,用来勾搭有影响力的专业经济刊物的注意力而已。
“既是爱好,也是看好香港电影的未来。”沈冲见好就收,开始进入今天的第二个戏肉:“我觉得,目前香港电影业正处在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入局,对未来很有好处。”
谈起电影,何记者精神一振,这才是他专长的地方,“我看过沈先生的几篇文章,都是鼓吹香港电影新浪潮,能具体谈谈,新浪潮到底是什么意思吗?”
“新浪潮主要就是个‘新’字。”关于新浪潮,沈冲已经在不同场合,谈过好几次,熟得很,“新一共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呢,就是整个行业规则变了,以前是以邵氏为代表的大片场制度,体制比较僵化,人才流动不起来,而现在,香港电影业正在朝以经纪人为主导的明星制转变,业内人才可以自由雇佣,极大的方便了电影的拍摄。”
“第二个新意呢,是拍电影的技巧变新了,以前电影公司里,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代的传下去,很多技巧都约定成俗,模式化了。”沈冲双手比划,一边示意一边说道:“以前拍电影,比如两个人打斗,先给主角一个特写,然后切换,给对手一个特写,然后打斗,一招一式拍的清清楚楚,然后关键时候给个慢动作。这些电影语言很僵化,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没有自己的风格,看久了之后,观众会觉得所有电影都似曾相识,只不过是换了个主演,换了套动作,换个情节而已。我说的对不对?”
何记者想了想后,点头,认同沈冲的说法。
“现在香港有不少从海外专业学校回来的电影人才,他们学习了西方最新的拍摄技术,带了很多创新的理念回来。”沈冲做了几个动作幅度很小的拳击姿势,说道:“比如说,两个人打斗,为什么要把一招一式都拍出来,我拍一些激烈的肢体接触动作,然后一个人满脸是血的倒了,不也可以吗?”
何记者连连点头,一边在速记本上笔走龙蛇,一边问道:“那新浪潮还有一个新是什么?”
“是内容,现在去戏院看电影,翻来覆去的就三样,要么是以张彻为模板的功夫片,要么是李翰祥为代表的风月艳情片,要么是许冠文的噱头搞笑片。”沈冲指着他,然后又指了指自己,说道:“为什么不拍我们身边的故事?”
何记者一愣,停下笔,重复了一句:“我们身边的故事?”
“电影是一种极具想象力的艺术表达形式,我们身边有很多故事可以拍的。”沈冲站起来,招呼何记者一起,走到办公室的窗户前,对着大厦下面的街头,指指点点的说道:“你看,那边有一男一女在吵架,他们可以拍一部爱情电影;那边有一个银行营业点,可
喜欢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