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走后,张叔平拿起放在会议桌上的文件夹,递给沈冲,说道:“沈总,这是《第一电影评论》创刊号的封面设计图,你看看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
青灰色打底,上面是草书的杂志名字,中间用了一张邵逸夫的坐姿侧面照,右下是杂志几个重磅内容的标题。
看起来很简洁,朴实无华,不过照片和文字的比例把握的很好,细节非常到位,给人一种庄重大方的感觉。
“挺好,就用这个。”沈冲很满意,他拿起笔,在封面审定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说道:“送去印刷厂那边,可以开工印了。”
“好,我这就让人去做。”张叔平收好文件夹,走出了会议室。
在《疯劫》拍摄结束后,沈冲高薪聘请张叔平,请他做杂志社的美术总监,专门负责两本杂志的整体艺术风格设计。
沈冲本来计划在月初发行《第一电影评论》,可惜稿子没凑齐,拖了几天,紧赶慢赶,终于在复活节前搞定了。
这样也好,算是阴差阳错,香港实行西方的假日制度,复活节会放好几天的假,有利于举办活动,明年创刊一周年的时候,正好可以举办第一届金像奖。
沈冲心中盘算了一会,然后站起来,对翻看电影杂志的李开元说道:“我的事办完了,走吧,去办你的事。”
“封面全是漂亮女明星。”李开元撇撇嘴,放下杂志,拿起外套,说道:“你办这个杂志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近这些女人吧?”
沈冲瞥了一眼,是赵雅芷做封面的那一期,于是苦笑道:“人家都是孩子他妈了,我接近她做什么?”
“你是大sè_láng,连几十岁的外国老女人都不放过。”李开元嗤之以鼻,她对沈冲花钱请芭芭拉吃饭的事耿耿于怀,“还会在乎人家有没有小孩?”
“我没你说的那么不堪。”随着两人日益亲密,沈冲说话也愈加随意,“我只对未婚少女下毒手,人妻是不碰的。”
“qín_shòu!”两人一边斗嘴,一边走出了会议室。
刚走没几步,沈冲就被罗孚拦住了。
“沈总,这是上一期的杂志销售情况。”罗孚拿着几张报表单子,一脸兴奋,“上一期卖了1万7千多份,创了新纪录。”
放开牵着李开元的手,沈冲拿过报表,一边看,一边问道:“读者调查情况如何?”
“其中七成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四分之一是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白领阶层。”罗孚显然做过功课,数据张口就来,“我们在几个大学里做了问卷调查,反馈很好,超过8成的读者对杂志非常有好感。”
“很好,辛苦了。”沈冲点头赞许,看完报表后,还给罗孚,说道:“中环那边的销售涨幅很大,下一期对那边多投放一些。”
“好的,我知道了。”罗孚应了一声,转身欲走。
“对了,下一期杂志的封面是谁?”
“是胡茵梦。”罗孚解释了一下:“于仁泰和陈欣建拍了部警匪片,过段时间要上映了,她是主演。”
原来是她,沈冲点头,表示知道了。
于仁泰和陈欣建都是新浪潮中的一员,《茄哩啡》就是他们两个家伙捣鼓出剧本,然后找严浩拍的,都是熟人,卖个人情,让主演上杂志封面,做个宣传,没什么问题,再说了,胡茵梦号称台湾第一气质美女,用她做封面,对杂志也有好处。
”胡茵梦是谁?”李开元很少看娱乐新闻,胡茵梦又主要在台湾发展,没听过她的名字。
“台湾的一个美女演员。”沈冲挽着她的手臂,半真半假的说道:“是我liè_yàn的对象之一。”
……
李开元来杂志社,是找沈冲一起去看房子,几番犹豫之后,她还是没有抵挡住半山豪宅的诱惑。
二手的,装修过的,毛坯的,跟着中介转了几个地方之后,沈冲看李开元依然兴致不减,不由的叫苦道:“元元姐,买房子这种事,你应该叫刘婶来做军师嘛。”
“自从你帮我妈开了家饺子店之后,她现在一心一意的扑在那边了,我叫不动。”
“不是吧!”沈冲惊讶,说道:“上有大厨,下有伙计,她忙什么啊?”
“我妈什么性格,你还不知道?”李开元一边查看户型,一边说道:“她闲不住,瞎忙活,准备亲自做厨师,在店里搞点四川特色菜。”
那次在湾仔码头吃水饺之后,那个洗碗的小萝莉身影,一直萦绕在沈冲的脑海里,后来他又去光顾了几次,听说了摊主的遭遇之后,不由的唏嘘不已。
摆摊的中年妇女本来在青岛一家医院做护士,两年前辞了工作去泰国投奔丈夫,不料丈夫在那边已经另行娶妻生子,她不愿意委曲求全,于是带着两个女儿辗转来到香港,起早贪黑的做工,艰难维持生计。
虽然摆小摊又累又苦,但她仍然非常努力的追求上进,每个客人吃过之后,都会记下意见,然后不停的改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沈冲不是善人,没有无缘无故就帮助人的爱好,但他非常欣赏这种奋斗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决定帮她们一把。
于是他找了在家无所事事的刘婶出面,用优厚的待遇雇佣那个中年妇女,合伙开了家饺子店,开业之后,生意非常不错。
陪着李开元逛了一下午,直到华灯初上,沈冲才结束了痛苦的看房旅程,他决定犒赏一下自己,叫了辆车,直奔中环的文华酒店,那里的餐厅很有名,正好
喜欢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