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1989年的北京,在我们的眼中今非昔比。地铁开始环行城中,一幢幢高楼树立,东城的星级宾馆已在大陆首屈一指。我们乘坐的火车进入北京,从丰台起就有很多戴着钢盔的战士守护着铁路沿线,来接站的同学被挡在进入月台的地道口,直到火车停下我们走上月台才被允许放进接人。
我们在北京度过了兴奋的一星期。其间,由于同学关系,我们拜望了文艺界的一位领导。他是个大忙人,但在这时却富有闲情逸致地设了家宴招待我们。这般轻松的接待我们这以后再也没有在他那里领受过第二回。
享受过了还得好好干活。1989年深秋,我个人为了《中国酒文化》这部片子的最后工作──主题歌和艺术顾问等事务──又一次来到北京。我们想请范曾担任艺术顾问,夏天拜访过的那位文艺界领导帮我联系范曾,但作为交换条件,我必须去他兼任总编辑的一家音像出版公司看一看。后来这位领导对我说,他不了解我多少情况,只是看到我背着一个牛仔包,风尘仆仆毫无顾忌地忙于拍电视,觉得我大概会是他办音像公司的一个帮手。
1990年春节里的年初三,我结束了连续几天几夜的麻将大战,还是背着一个牛仔包,应那位领导之邀,利用学校的寒假,一个人去了北京那家音像公司帮助工作。一个月之后,我必须回校,这时那位领导给我开了借调函,要我回校办理借调手续。
拿着借调函,我回到了武汉,跟妻子商量。我的意思是如果要换一种生活,这就到了赌一把的时侯;但是我对这家公司的体制和运作方式充满着不信任,准备给我的职务只是总编辑助理,无力回天;工资和生活待遇只能说够活着,而且还不能解决妻子的工作问题。我把这些想法和盘托出,请妻子定夺。我以为她会知难而退,没想到她根本不把我的这些顾忌放在心上,只是一味地说:到北京去,到北京去。妻子一直在做着作家梦,但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平淡经历是她的致命伤。这就使她总想出去闯荡闯荡。另外,因为〃早婚〃(23岁)、〃早育〃(24岁),单位领导视她为落后青年,在单位总是不痛快,去意早已萌生。在我,经历虽然已够丰富,当过兵,做过工,搞过工业管理,当时从新闻单位调入学校,想的就是这一辈子到了做学问的时侯了。可是,遇上这么一个可以多少让自己亲身c练的新兴行业,心又活了,而且是到北京,这么一个我呆过几年的又有了新近良好印象的大都市,就让生活重新开始一次吧。初到北京的感受
这就打定主意去北京。我们在一个星期内分别办好了借调手续(因为不愿再分居,我向那位领导多要了一份给妻子单位的借调函)。办得如此顺利是因为我们退出了单位分的住房,使得单位领导看出了我们的决心。在这个星期内,我们还收拾好了所有家当,联系了一个5吨的集装箱。运输工人用卡车载着集装箱开到家门口,把一切装进箱里,最后剩下两辆自行车也紧贴在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箱边上,关上集装箱门,打上铅封后,工人把铅封号码交给我,以便我们收货时对号才能启封。把全部家当交给集装箱的当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亲戚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上火车,随身只有一个小包,装着一些洗刷用具和路上的食物,可谓是轻装简从,潇洒得很。不过跟着我们上火车的还有一袋50斤重的大米和一桶10斤重的食油,一个月在北京的考察使我知道当时北京需要购粮本和配给的北京市粮油票才能生活下去。当时北京还没有自由粮食市场,50斤大米够我们一家对付一两个月,我想两个月以后会有办法的。两个月后我找到了我的一个学生,他分在中国商报社当记者,负责粮食报道。用这条路子,加上亲友的接济,我们生活到了北京开放粮油市场。当时我们还换了不少全国粮票,但这是妻子的一厢情愿,有总比没有强,实际上在北京没有指定粮店的购粮本,用美元也不能从粮店里买到粮食。
到北京的第一年,我们就赶上了亚运会。亚运会在北京盛况空前,可是我们家也被s扰得够呛。当地派出所在我们住处一带盘查,终于发现这里隐藏着我们及其他一些外地人。有天傍晚,他们突然搜查了我们院子里的单身宿舍,据说是要查一查有没有印刷机这类宣传用工具,我想是北京当时出现了反动传单?结果自然没有。接着当天夜里,两位警察来到我们家,要我们出示身分证明。我们拿出武汉的身分证,警察又问孩子的,我们说孩子没有身分证,但有户口簿在武汉。我又拿出单位的工作证,以此证明我们是大大的良民。警察应该也相信了这一点,但是那个老警察还是用法庭上法官宣布审判结果的表情说:你们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条例第某某条之规定,你们这是犯了法!我一直盯着警察的嘴,等待着他继续说出更耸人听闻的判决来,同时我瞥了一眼他身边的年轻警察。那是一个白面孔的年青人,我感觉他在听到老警察说出你们犯了法那几个字时脸上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他的同行的一丝丝笑容。接着年轻警察站起身来走到我们的卧室门口,朝里张了张望。屋里只有一张床、一架柜子和一个书桌,都是我们从武汉运来的,别无
喜欢20世纪最后的浪漫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