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午时三刻。
崇祯匆匆用过午膳,手中拿着王承恩公公给他做的炸鸡边走边吃。
手持那把九五手枪,又在裤裆里藏了两颗手雷,默默穿过乾清宫,来到金水桥前的承天门广场也就是和谐国度的**广场上。
我在**广场吃炸鸡,而此刻你在哪里。
崇祯心情欢快,王承恩高文彩跟在皇帝身后忐忑不安。
冬日低斜的阳光照在金水桥前青石板上,扫视着广场,崇祯想起了昆虫。
“个体与个体之间如此近距离生活的动物真是不可思议,人类不像是哺乳动物,倒是更接近昆虫。”
这是十年多前,齐孟还是学生时从一位生物学教授那里听到的。
承天门广场上挤满了太监锦衣卫,像是在相互取暖的昆虫,渴望而又警惕打量彼此。
崇祯皇帝朱由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与北镇抚司副千户高文彩站在金水桥前。
高大巍峨的乾清宫正默然注视一切。
“真他妈的冷啊!这他妈什么鬼天气!”
朱由检穿着那件袖口破了洞的皮弁服,忍不住爆了句粗口。王承恩与高文彩对皇帝爆粗口已经习惯,让他们不习惯的是这真他妈冷的鬼天气。
天空万里无云,东南风早早吹起,风却是冷飕飕的,刮在人脸上像刀割过。
“皇上,这是何物?”
王承恩盯着崇祯从袖中掏出望远镜,不无好奇问道。
望远镜在这个时代还属于很稀奇的事物,只在江浙一带的商人中才能看见,而江浙一带乃是东林党老巢,王承恩当然没机会见到这洋玩意儿。
崇祯双手握住糯康卡留给他的军用望远镜,淡淡回道:
“大伴,这是缩地镜,用这个镜子望远处,即便千里之遥,也可以缩在眼前,伸手就能摸到。”
王承恩一脸茫然点点头,立即将缩地镜归于成祖显灵之类。
此刻崇祯正注视着城郊一片田野发呆。
那是一片光秃秃的麦田。
暮春时节,小麦早已下种两三个月。
可是去年整整一个冬天,天上没有一滴雨落下来。
天气就像女巫的,真他妈冷,立春前后下了场雨,不过是冻雨,落在地上便结了冰。
毫无悬念的,农民借高利贷买来的种子全部被冻死在土壤里。
这注定是一场悲剧,发生在崇祯末年的华北大地上,比比皆是。
原来该是绿油油的波涛起伏的麦田,此刻变成一片令人绝望的荒芜。
荒芜意味着死亡。
无论是补种还是灌溉都没有意义了,一年之计在于春,错过了农时,就只有等待来年了。
可是,种地的农民等不到来年了,因为他们要偿还高利贷。
这个时代的高利贷利息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超过极限还会翻番,也就是说农民借下一两银子,到手八钱,明年到期要还一两半。
借钱种地无疑是饮鸩止渴,即便丰收,也只有死路一条。
农民纷纷逃走,沦为流民。
逃不走的农民结局更加悲惨,到了青黄不接的荒春,只有卖儿鬻女,或者一死了之。
崇祯闭上眼睛,想象着这片土地上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悲惨画面。
心下沧然。
“这群吸血鬼,朕非扒了你们的皮!”
放下望远镜,皇帝咬牙切齿道。
然而现在他还顾不上这些农民,他要先保住自己。
李自成正月初八就要从西安起兵,多尔衮也在关外徘徊,放眼整个华北,现在没任何一支力量能够阻止他们。
伴随外部局势恶化,北京城内也是暗流涌动,东林党三大营的大佬们随时会要了皇帝小命。
要想求生,自有自救。
所以练兵就被提上了日程。
此刻在崇祯眼前,一群衣衫褴褛的锦衣卫太监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乍看起来像是进宫乞讨的乞丐。
这些二三十岁的青壮,因为营养不良身材瘦弱,中间的大部分看起来更像六七十岁的老头,佝偻着腰,无精打采。
“这就是你们给朕找来的兵?”
崇祯怒气冲冲,恨不得立即掏出手枪将王承恩高文彩打死。
“皇上有所不知,这已经算是好的了,宫内太监生活拮据,身子自然弱一些,东厂锦衣卫在鼠疫中死伤大半,没死的就是这幅模样了。”
小冰河气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崇祯说不清,他不是气候学家,他只知道现在穿一件皮弁服还是很冷。
明末大鼠疫到底多么可怕,崇祯说不清,他不是生物学家,他只知道百万人口的北京在两年内病死了二十万人。
崇祯也不知道,广东大雪停了否,太湖的积冰溶了否,他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大明各地儒生正在坚持不懈的上书建言,这些人的奏折无非是相互攻击,如同狗咬狗,国之将亡,必有乱象。
幸好站在皇帝面前的太监锦衣卫们不是这样。
崇祯这样安慰自己。
“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形羸弱的太监锦衣卫们热情高涨,跪倒在金水桥前山呼万岁,声势颇为好大,虽然他们只有两千人不到。
崇祯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他内心激动不已,紫禁城内很久没搞过这种规模的仪式了。
上一次应该还是在万历末年,倭瓜丰成秀吉侵犯朝鲜,大明王朝派麻贵李如松教鬼子怎么做人,明军大胜归来。押解倭人俘虏回京师,由崇文门过金水桥,万历皇帝朱翊钧在率文
喜欢崇祯有把枪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