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明亡之后,有部分文人逃往日本,其中也不乏朱舜水这样的著名人士,但随着闭关的枷锁越来越重,到乾隆年间,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几近忘记了日本这个邻国。民间的人士偶有与大和民族打过交道,如商人汪鹏曾经跟随商船到达长崎,在他的《袖海篇》记录了当时的一条谚语:“日本好货,五岛难过。”又说长崎:“风土甚佳,山辉川媚;人之聪慧灵敏,不亚中华儿女。”更早之前,史书里并不缺乏日本的记载,只是大多很茫然,这个国家无非是被贴上了扶桑、乐浪海国一类的标签,人们对它兴趣不大。
这种情形,直到光绪年间也没什么改变,诗人黄遵宪写《日本国志自叙》,还说:“契丹主有言:‘我于宋国之事纤悉皆知,而宋人视我国事如隔十重云雾。’以余观日本士大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士大夫足迹不至其地,历世纪载又不详其事,安所凭藉以为考证之资,其狭隘也亦无足怪也。”
这些直到“花旗火船”开来,才大有改观。“花旗火船”是指美国的商船,因为在当时的国人看来,绘有星星和条纹的旗帜过于花哨,故称“花旗”。在此前,日本和中国一样,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国家。1635年德川幕府全面闭国,比康熙海禁还要早80多年,并且幕府对出国、信基督和接触西学的惩罚,比中国还要厉害得多。锁国期间,被允许到长崎在严格管制下通航的只有荷兰和中国。18世纪的最后一年,美国帆船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奉命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可见当年日本锁国的彻底。
1837年,美国商船“马礼逊号”以送回遇难日本船民为理由,从澳门行驶到江户湾,希望和日本建立联系,但日本的见面礼是大炮狂轰,7名日本船民也没能被允许上岸。
一开始日本兵火炮也要轰击来犯船只但看到的却是黄龙旗于是立即去向幕府王禀报
幕府王一听是清国人顿时差异又是亲王就想亲自去拜见;
喜欢穿越清朝之咸丰大帝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