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蝴蝶效应”——萨拉热窝事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军队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当时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举行军事演习,军事演习的目标对着塞尔维亚(当时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现在大概也是),奥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亲自参加这次军事演习。他是一个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从小就被送到军队里去培养,在奥匈陆军中有较大影响。他主张用武力吞并塞尔维亚,扩大奥匈帝国的版图,强化奥匈帝国的统治。举行这次军事演习,不仅是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同时也是为了向波斯尼亚显示奥匈帝国的统治权力。奥匈帝国的猖狂挑衅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为了打击奥匈帝国的嚣张气焰,报复斐迪南的挑衅行动,他们决定刺杀斐迪南,这一刺杀行动是由一个名叫“黑手党”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秘密组织周密计划并付诸实施的。一个不起眼的民间组织居然给整个欧洲带来了灾难,并永久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格局。
1914年5月,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6月28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热窝巡视。
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党”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
塞尔维亚政府事前已发觉了刺杀斐迪南的行动,并反对这一行动,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因为塞尔维亚难以抵挡奥匈的军事进攻。塞尔维亚政府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奥匈政府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了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汽车扔出一枚炸弹,但炸弹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亚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
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波。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在这一瞬间,刚赶到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这时,普林西波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中弹身亡。周围顿时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波当场被捕(后来死在狱中)。
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事件发生的次日,奥匈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和外交大臣贝希多尔德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但他们也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就请求德国皇帝威廉帮忙。
6月28日星期日下午,德皇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弗兰茨·斐迪南遇刺身亡,立即停止浏览活动。他活像一个押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道:“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国人预感到日俄战争后,俄国的军事力量正日益增强,而现时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将日趋衰落,于是德国做出了发动战争的决策。
在德奥准备发动战争的同时,俄法两国也积极备战。7月20日,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
喜欢大国杀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