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对这个连载有啥看法,还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微信号找我啊。)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公元493年的深秋季节,中原大地的河洛地区天际灰暗,阴雨绵绵。在烟雨迷蒙的洛水北岸,一座高耸巍峨的城塞映入眼帘,这座城塞的城门上方刻着两个工整的篆体字--洛阳。没错,这里正是北魏帝国黄河南岸军事重镇洛阳。
之所以称“古都洛阳”为军事重镇,是因为此时的洛阳城实为“魏晋时代”物华天宝的首府洛阳西北角的一座军事要塞“金墉城”。金墉城始建于三国曹魏明帝曹叡时期,当年筑造此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洛阳城防,互为犄角。于是,金墉城城池虽然不大,但极为坚固。“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地区兵燹连天,魏晋时代的洛阳主城以及皇宫早就毁于战火,成了残垣断壁,只有这座“金墉城”反而因为其极高的军事价值而保留至今,成为北魏帝国著名的“河南四镇”之一。
此时的洛阳城南门外,顶着绵密的秋雨,一队鲜卑重装骑兵顶盔掼甲,军容整肃,胯下战马也全部披挂铁甲,不断的用前蹄刨地,低声嘶吼……这显然是一支即将出征的北魏帝国的精锐之师。
而这群由重装骑兵组成的钢铁大堤的最前方,一匹高大雄健的黑色战马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这匹黑色战马上端坐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清秀的青年男子,仔细看去,这个人竟然是当今皇上孝文帝拓跋宏。只见拓跋宏一手扶鞍,一手执鞭,不断用口令催促战马前行,可是那匹黑色骏马就是在原地打转,无法行动,原来战马附近密密麻麻跪着一大群北魏的大臣,挡住了战马的去路,其中一人甚至还扯着战马的缰绳就是不松手。
拓跋宏不在首都平城好好呆着,来到洛阳干什么?看他一身戎装的样子,又要是去征伐何方呢?还有跪在拓跋宏马前的帝国大臣们又是在唱哪出,拦住皇帝的去路,是活的不耐烦了吗?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还要从几个月前平城的御前会议说起。
自从公元5世纪80年代初,北魏帝国在流落在国内的刘宋王子刘昶的鼓动下,打着“恢复宋国”的旗号,派大军南下和萧齐帝国打了一仗(参见“萧齐代宋”),结果铩羽而归,没捞到什么便宜。之后,在两国首脑冯太后以及萧赜的和平外交的国策下,魏齐两国则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可是,身在北魏帝国的刘昶一直没有放弃游说帝国再次出兵南下,帮助自己复国。可惜这十几年来,北魏在冯太后的主导下,大力进行改革,史称“太和新制”,哪有功夫南征?后来,冯太后去世,皇帝拓跋宏哀痛至极,坚持要服丧3年,刘昶的复国梦只好继续拖延。
公元493年夏,冯太后死后已经3年。于是,刘昶又重新启动自己在帝国的关系网,不遗余力地游说拓跋宏再次出兵,没想到拓跋宏这次居然爽快答应了刘昶的请求,并命令太常卿王谌占卜南征吉凶,结果占卜出个“革卦”。
紧接着,拓跋宏就“是否南征”这个议题,在御前会议上和众臣展开讨论。拓跋宏说到:“革卦是大吉啊,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变革,正好预示我将一统天下,南征必将取得胜利!”文武百官见皇帝如此兴奋,没人敢提反对意见来触他的霉头。
可没想到任城王拓跋澄没理皇帝的茬儿,反对到:“陛下您继承帝国几代君王积累下来得大业,并使其发扬光大,拥有中原的土地,如今要征讨还没有臣服的地区,这时得到‘革卦’,这不是君王的卦,似乎不是吉利的意思啊。”拓跋澄所言言之有理:北魏帝国占据中国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已是“中国正统”的代表,而“革”的意思是以弱抗强,改朝换代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革卦”对于南征反而是凶卦啊。
这个拓跋澄是拓跋云的儿子,拓跋云当年作为冯太后的死党,力保拓跋宏上台(参见“母子情仇”),拓跋云死后,拓跋澄世袭了任城王的爵位。史载拓跋澄做为拓跋宏的堂叔(但年龄估计和拓跋宏相仿),也爱好汉学,属于“学霸”级别的选手,另外拓跋澄数次带兵平叛,总是取得辉煌战绩,可谓是一员能文能武的宗室王爷。冯太后当年就曾经专门接见拓跋澄,并当面夸奖他,对中书令李冲(兼自己的情夫)说:“这孩子神采动人,言谈娴静文雅,将成为宗室杰出人物,你尽管记下来,我是不会随意谈论品评人物的。”有冯太后的“背书”,拓跋澄自然也深得皇帝拓跋宏的喜爱,在帝国朝堂上那是翻云覆雨的人物。
此次皇帝希望南征,可没想到第一个出来反对自己的竟然是这个他十分喜爱和倚重的堂叔,当然气不打一处来,立即严厉的说到:“革卦的爻辞说‘大人物的变革如同老虎’,你凭什么说是不吉利呢?”拓跋宏此言有点强词夺理,并带有封别人之口的嫌疑:革卦的解释就带有“老虎”的王者之气,你难道认为我没有王者之气吗?(易经革卦有六爻,第五爻的爻辞,就是解释是‘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拓跋宏出口就引用经典,汉学程度极高。《易经》笔者没有研究,不知解释的对不对。)
没想到拓跋澄一点没示弱,接
喜欢铁血魏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