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o
绥州,清晨,罗开先从住屋中走出来,找到一处高坡眺望远方,东方开始泛白的天空下,冬季特有的雾霭所半遮半掩的,是一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
陌生是因为眼前找不到任何能够充当印象中坐标物的东西,熟悉是因为再次嗅到了那种故乡独有的干燥而且寒冽的空气。
脑中的知识告诉他,这时代近乎零污染的空气,怎能是后世污浊的烟尘所能比?
不过灵魂深处的悸动却让他确认这就是那片他出生的地方,只不过他提早了千年。
眼前陌生的景致和杂乱的心情充斥了所有,让罗开先没了晨练的兴趣,营地外面就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他又怎能如同其他人一般沉浸在酣睡之中?
只是很可惜,再没有求得本地统治者允许的情况下,他这个“外来人”并不能在这种清晨的时候任意而行。所以,他找了一处高高的望楼,把值哨的亲兵赶去洗漱,迎着马上就要喷涌而出的朝阳,自己坐在那里发起呆来。
……
因为夜晚的山路并不好走,而且……左右已经错过了预定的行程,也就不必忙于赶路,同时为避免夜晚行军出现栽断马腿这种不值得的损失,所以,罗开先率队跟着李继冲的人马只能缓慢行进,及到抵达绥州,已经是夜晚亥时。
若是按照罗开先的本意,他和他的人会在绥州城池或者军寨的外围找一处山岗扎营,不过在抵达绥州之后,李继冲才告诉他,唐时的老旧县城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战火中彻底损毁,眼下的绥州并没有城池,也没有一个巨大的整体营寨,而是二十八个营寨组成的连环式营垒,因为年初宋帝与夏州议定了在银州建立榷场,枢密院的士大夫们认为短时内党项人不会有什么大的举措,而北部与北辽的交界之地显然比西部更重要,便把绥州的部分兵力调走了。于是有许多营垒空了下来,罗开先和他的人尽可挑选一座营垒驻扎进去——作为绥州刺史,即便是降将,李继冲也还是有这个权力的。
不需担忧安全的问题,又能够省了重新构建营地的麻烦,何乐而不为?至于李继冲提供便利更是连人情都算不上,因为空下来的营垒被占用早有先例,眼下就有两个营垒被过往的行商使用着。
……
罗开先和他的人使用的是一座矗立于半山处的营垒,之所以是半山腰,因为小山的上半截是层层垒垒的山岩,下半截则是厚厚的沉积黄土层,上半截山岩凌乱没有一块平坦的地方,能用木头建两个望楼已经称得上难得,想建营寨?那可是费工费力的苦差事,所以营垒只能建在半山位置。
即便是半山位置,营垒内部的地形也并不平坦,是个略显陡峭的千米长斜坡,不过斜坡被之前驻扎在这里的宋军改成了巨大的六层阶梯,只不过每一层阶梯都有两三人高,好吧,那阶梯不是适用于人类的尺寸,人类能做的就是在每个阶梯的侧面开凿出窑洞来居住,之前驻扎在这里的宋军里面显然有能人,他们紧贴着窑洞的外壁用木头搭建了一层木质斗檐结构,颇有些唐式风格的穹顶结构与阶梯式的土层完美结合在了一起,结果本来粗疏的土窑瞬间充满了浓浓的东方气息。
虽然这些木质的廊柱没有涂漆,甚至有的上面还可以看到没有处理干净的疤节,但这种粗犷与廊柱构建的精致糅合在一起,变得别有一番韵味,尤其是在这样的清晨,初阳升起,雾霭飘散,甚至没有上漆的木质斗檐在阳光下仿佛镶嵌了一圈金红色的光边,愈发显得粗犷与巍峨。
黑红的木柱加上金红的光边,再有清晨黑黄的土地和远处青翠的松柏,已经残留在背阴处没有来得及融化的白色冰雪,这一切都显得凝重、神圣而又充满了沧桑的风韵。
这座营垒的占地至少有数百亩,足以容纳数千人,营地内这样的斗檐构建更是足有三十多座,当然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显然它们的功能也是不同的。
罗某人居住的是主将之所,差不多是阶梯的最高级,除了主构架之外,左右更有亲兵居所,廊式建筑前面的空场上更有小校场、兵器架、石锁石凳以及拴马桩、还有就设立在左右两旁的木质夯土结构的马厩,眼下这里因为近年无人居住,校场原本平整的地面上存有许多干枯的嵩草和前夜被踩实的积雪。
从主将的住所向下是一条足够六马并行的台级坡道,坡道通直延伸到山脚下的寨门处。主坡道加上六层阶梯,还有居于最顶部的主将居所,像极了两个“丰”字竖向连接在一起,但是因为山地地形影响,越是靠近顶部的“横”越短,在远处地势稍高的地方观望,恰似没了鱼肉的骨头,所以这座营垒有个很形象的名字——鱼骨寨。
鱼骨寨所在的小山,三侧陡峭,只有临近寨门的东南方舒缓,所以防御的工事很容易布置,这里原本驻扎的宋将显然是个行家,西北端地势最高绝难攀爬被忽略不计,东北和西南两侧的断崖边缘安设了大量外倾角的木刺桩和鹿角桩,配合寨门处挖设的壕沟和吊桥,就防御来说,已算是完备。
但,万事有利必有弊,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寨内无法凿井,寨外临近无定河倒是可以取水,但若驻扎人数过多,没有专门的水车,每日取水显然是杯水车薪。
于是,随着调令军兵撤走之后,这里变成了偶尔过路的商旅借住之所。
喜欢跳跃一千年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