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狗儿越说越不忿,连眉头都紧紧地凝到了一处:“这人居然还说要‘用道德感化北胡’……我朝文风兴盛、大儒辈出,教化早就播于四方,周边各国谁不仰望?可北胡……这么多年来,他们可曾有半点消停的时候?要是能感化他们,还用等到今天么?”
赵三哥鄙夷地道:“这话真不像报纸上登载的,倒像是腐儒说出来的误国之言。难道,非要让大瑞学那汉武时的博士狄山么?”
李狗儿点头道:“北胡人兵强马壮,几十万人马啊……大瑞若不修兵事,就永远是人家眼里的肥羊,人家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一个县主,就算貌若天仙,又能顶什么用?广灵县主的下场,只怕不会比长乐公主强上多少,你看他未来夫君还不知道么?”
赵三哥嗤笑道:“说起县主,倒想起一事。我也听人说,北胡来求亲的人带了份‘厚礼’……据说,有五百只羊呢!啧啧,这礼物可真够贵重的!”
他用戏谑的勇气说完这句话,两人都笑了起来。只不过,那笑容中更多的是苦涩。
寻常百姓虽然更看重生计,但他们也珍视自己的尊严。和亲无非就是卖女人,这事大家捏着鼻子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堂堂大国连卖女都卖得如此之“贱”,相信没有几个百姓会脸上有光。
至于李狗儿和赵三哥所说的传言……其实,早在十天前,“五百只羊”和“车舍里部落”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没人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反正这两件事也没有“宫闱秘事”那么高的保密级别,就算官府捂着不说,吃瓜群众们也早晚能从别的渠道听来。
待看到了报纸上的评论,再把它和自己听来的事相互印证,人们的心中就更有了忿忿不平的感觉。
同样的事,在京城的无数角落不断重复着。
有人愤懑,有人无奈,还有人木然。不过,大家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舆论对和亲一事的关注度逆势提高了,而且还比原来高出了不少。
这,就够了。
接下来的几天,报社里的人都没好日子过了。有人路过墙外时出言谩骂,有人指名点姓的要见叫“暮雪”的作者,还有人试着往墙上泼粪,结果被护院逮了个正着。幸亏董小雅心肠好,只是解释了几句便叫护院把人放走了。
跟着送亲队伍缓缓前行的萧靖明明没感冒,却经常打喷嚏,也不知是不是有太多人都在念叨“暮雪”这笔名。
萧靖最想用的其实是“慕雪”,就是“爱慕夏晗雪”的意思;可是,他又觉得搞得太露骨了不好,所以才改叫暮雪的。
文章一上来,他先抛出了“北胡威胁论”;之后,就开始装疯卖傻,用阴阳怪气又正话反话一起说的方式来间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和亲带不来和平!
萧靖当然不愿用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他最怕的就是砸报社的牌子,这么一篇让读者大跌眼镜的奇文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需要十篇、百篇优质报道才能挽回来。
可是,他别无选择。镜报不能直斥和亲之策,也只能曲线救国地敲敲边鼓。所幸,从舆论的反响来看,他的目的达到了。
比起完美无缺的论述,有明显漏洞的内容才是更容易被人关注和讨论的!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关于某件事的新闻,写得周正大方的报道应者寥寥,写得偶有纰漏的报道却跟帖无数。
人人都有表现欲。看到前者,人们的心态往往是“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知道了”;看到后者,人们就会一拥而上,再争先恐后地指出它上面的错处,还会把自己的发现和身边的人分享。
只不过,有些东西就是故意错给人看的。
所谓钩直饵咸,当跟帖里跳出了一大堆键盘侠的时候,作者真正的目的往往就达到了。
另外,许多看似极其平淡的新闻中往往暗藏着非常重要的信息。有时部分读者会质疑编辑“为什么要选这条上版面”?这也没办法,绝大多数情况下设题的人都比读题的人要想得多,想得远,谁也不能指望每一个读者都明白某条新闻的意义。
就好比这次,署名“暮雪”的人收获了一大片骂声,可看得明白的人自然清楚人家想说的是什么。
希望这能对夏鸿瀚的运作有些帮助吧。
今天的行程尤为不顺。才走出了不到二十里,前队就被告知“道路阻断”;无奈之下,队伍只好就地扎营。
营帐扎好没多久,忽然传来了好消息:夏晗雪想去附近的林子里转转!
葛大人闻讯不敢大意,派了三百多兵丁把那片林子搜了一遍,就差没掘地三尺了。确认没问题后,又让兵士把树林团团围住来确保县主的安全,现场可谓是固若金汤。
夏晗雪得知居然弄得如此兴师动众后怫然不悦。可是,葛大人又乐呵呵地跑来邀功,她若不去就显得耍弄了众人。斟酌之下,她也只好郑重道谢,和莲儿一起走到林中散心去了。
她身边的护卫自然也要跟去。就算进不了林子,也要在外面一起守着。
可惜,萧靖偏偏就成了那个在营地看家的,据说还是夏晗雪“钦点”的。
这妮子还真是倔,连一点点空隙都不留给我啊?
无比郁闷的他坐在一块石头上,用手里的树枝在雪地画圈圈,也不知道是在诅咒谁。
没过多久,萧靖忽然听到了纷乱的踏雪声。回头一看,却见莲儿带着直翻白眼的夏三和另一个家丁走到了身后。
喜欢报行天下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