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也说:“难怪兰溪人那么爱吃清汤面,一来价格实惠,只要一块五一碗,肉丝面两块五,不但可以省一元钱,而且味道清淡,没有那么油气,一股面条清香味,好吃!”
水艳秋笑着看两人吃,听了两人都是赞美的评价,她说:“反正我烧的面条你们俩总是说好吃的,我不管你们说的是真是假,我心里都高兴,我也下一碗清汤面吃,吃好就收拾东西关门,上山摘杨梅。”
水艳秋不一会就弄好一碗清汤面,坐在李军身旁,她吃面条也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拖面,不像李军那种斯文吃法。
李军看他们两吃面那么快,他不好意思让他们俩等自己,只好加快速度,唏哩哗啦地拖起面条,不一会也吃好。
水艳秋说:“把外面东西收到店里里,然后关门。”
王浩说:“把这几只碗洗了再收吧!”
水艳秋说:“不洗了,我回来再洗。”
王浩也不理她,拿起三个碗就放进有洗洁净的盆子洗将起来,然后放到清水盆里漂洗,不一会就洗好。然后把水倒掉,将碗和盆子一起端进店里。
水艳秋则去换煤球,并将风口盖上留一小口,以便下午回来有火源。
一切收拾完毕,三个人走出店门,王浩帮水艳秋将卷闸门拉下来,水艳秋便用钥匙把门锁好。
三个人走到大街,王浩问:“水艳秋,我们到汽车南站坐车去吗?”
水艳秋说:“不是,到北面方向要到北站乘车。”
王浩说:“哦,北站在哪?”
水艳秋指着汽车南站方向说:“在人民北路,北门菜菜对面。”
王浩说:“远吗?”
水艳秋说:“不远,一里地光景。”
王浩说:“那还是叫辆黄包车送去吧!”说完便朝大街左右看了看,招手叫来一辆黄包车,王浩和李军将水艳秋先扶上黄包车,随后两人一左一右挤在水艳秋身旁。踩黄包车的车夫吃力地蹬着三轮车,朝北站方向前行。
不过五分钟,就到北站大门口,三人下了车,王浩付了五块钱。
北站是个小车站,没有售票大厅,就有一个不大的停车场。从这里发出的公交车,全部是开往北面几个乡镇。
王浩在车站门口小店买了三瓶矿泉水,用塑料袋提着,以便上山口干时喝。
水艳秋带着李军和王浩上了一辆到马涧的中巴车,具体要到哪个地方下车,到哪摘杨梅她也不知道。
怎么买票,买到哪里?水艳秋一时六神无主!
这时王浩便说:“那就买到终点站吧,路上看到哪个地方好摘杨梅,就到哪个地方下车。”
由于是周六,又是摘杨梅的季节,中巴车挤满了人。好在王浩他们上车及时,找了两个靠右侧窗口的两排座位,王浩一个坐在前排,李军和水艳秋坐后排,水艳秋说一会摘杨梅的山都在靠右窗一边。
中巴车满载一车人向北前行,一路上车流不断。当中巴车开出城郊之后,前方只见破破烂烂的路面,很多地方水泥路面断裂破损,车流多,行车更慢。
大约离城七八里路之后,只见公路右侧几百米以外山岭连绵,那山岭海拔不是很高,大约有四五百米。山脚下坡度平缓,到半山之后山势便陡峭险峻起来。山岭上全是郁郁葱葱的植被,放眼望去,雨后的山岭,显得格外寂静肃穆,青黛苍翠,生机勃勃!江南的山脉,其实都是如此充满生机的,气候温暖,雨水充沛,万物竞发,到处都显示出江南如画的风景!
中巴车继续颠簸缓慢前行,当来到一个叫“杨东海”村庄时,公路边就开始摆满卖杨梅的临时小摊,路旁不时竖立着一块木牌,上写“此处可以上山摘杨梅”!王浩便对水艳秋说:“我们要不要在此下车?”
水艳秋说:“这里太靠近城里,到离城远一些山上摘的杨梅好吃。”
从这里开始以后,一路上都有摆摊卖杨梅的,路上不时有小车停靠买杨梅,或者询问上山摘杨梅,真的热闹极了!
当中巴车又继续前行十来里路时,王浩又问水艳秋:“到底到哪下车?一会都到终点站了!”
水艳秋时:“那就在这里下车吧!”
王浩听她说在这里下车,马上叫司机停车,并下了车。三个人在路边卖杨梅的摊位寻找东家,来到一对中年夫妻摊位前,只见摊位上摆放着几竹篮又大又黑的杨梅,王浩便问:“老板,杨梅多少钱一斤?”
那中年男子大约有四十七八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穿着一件浅色短袖汗衫,深色长裤,头戴一顶旧草帽,看上去人挺和善。中年男子见有生意上门,满脸笑容地回答说:“三块钱一斤!我的杨梅很甜,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王浩听说是三元一斤,就想起前几天在东风广场买的杨梅才两元一斤,怎么到产地还要贵一块一斤呢?王浩便说:“前几天我在城里买才两块钱一斤,怎么到产地还要贵些呢?”
中年男子说:“的确是这样,产地的杨梅比较新鲜,这个价格大家都一样,不信你去问问别的摊位看看!”
这时中年妇女也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我们是乡下人,不会骗人的。我们家的杨梅特别甜,你们快尝尝吧!”说完话还用手抓了几个杨梅递给王浩。
王浩接了一颗黑黑的大杨梅,看看表面没有什么脏物,就尝了一口,感觉真的很
喜欢销售人生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