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1日,日本侵略者从三面向锦州发动总攻,2日占领锦州。中国驻军3万余人奉国民政府命令,稍作抵抗即撤入山海关内,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当然秦远等人现在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也不知道他们的长官张少帅已经先他们一步来到了关内。
过了几天,雪终于有了消融的迹象,秦远决定带着兄弟们继续南下。
冬季的阿鲁科尔沁草原上,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景象。雪地一眼望不到头,没有动物,没有植物,甚至没有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赶路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刚开始第一天,大家还有说有笑,讨论着娘们儿的屁股和胸脯。
到了第三四天头上,队伍里已经只剩下粗重的喘气声,已经没有人愿意把力气浪费在说话上了。
太阳在雪面的反射下刺的人睁不开眼睛,所有人都尽量把头抬的高高的,不去看脚下的地面。
这么做唯一的缺点就是总是会踩到前面兄弟的脚后跟。
每天晚上宿营是最让大家头疼的事情,饥饿和寒冷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最为强烈。
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宿营地,甚至不得不摸黑继续赶路,好在有雪的照耀下,夜晚其实也很明亮。
冻疮是这寒冷的天气下最容易得的病。
脸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生的红斑,又疼又痒,让人难受。有个别严重的,还出现水疱和溃疡。
但队伍里没有一个医生,曾经唯一的兽医也倒在了三间房的战斗中。
没有医生,也没有一片药,生了病的兄弟也只能咬牙挺着,希望自己能挺过去。
凌冽的寒风把地上的雪沫子刮起来,直往人脸上拍,好似刀割一般,所有人的脸都冻的通红,甚至发热。
中医里面讲“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秦远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迹象。
因为身体在寒冷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体温,就会不断的燃烧脂肪产生热量,所以身体才会发热。
但是当身体内储备的脂肪和热量消耗殆尽时,人也就要垮了!
干着急没有办法是秦远现在最形象的写照。
他只能不停的催促兄弟们加快脚步,争取早一天走出这片茫茫无际的大草原。
猩红如血的夕阳慢慢落下地平面,将草原上这群汉子的身影拉得越来越长,夜幕即将笼罩大地。
此时谁又会知道,就是这样一群衣衫褴褛的溃兵,日后会成长为一支让敌人胆寒的劲旅,驰骋在抗日战场上,所向披靡!
…………
此时已经二月底了,这个时节如果在南方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了,但在这科尔沁草原上却还是一片寒冬,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
本来秦远等人已经快要走出这片草原了,但前几日,这里突然又下起了暴风雪,这让他不得不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这场雪下的很大,伴着狂风,几天了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如果只是单纯的下雪,对于秦远等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大家都不是少爷出生,什么苦没吃过。
但当大雪配上强风,远远的望去,天空变成了一片灰白色,地面上狂风卷起的雪花好似滔天巨浪席卷而来,声势浩大,让人避无可避。
风大到可以把人刮的栽倒,百十来斤的汉子站在风雪中都在飘摇,随时都有被吹走的可能。
风声咆哮着从外面传来,让人心神不宁,都是一群扛枪的爷们,但此时表明的比娘们儿没强在哪。
一个个和鹌鹑似的缩在角落里,连秦远也不例外。
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渺小而脆弱。
秦远等人待得地方是一个喇嘛庙,地方很大,但香火早已破败。
也是他们运气好,在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正好来到了喇嘛庙附近,便纷纷躲了进去,也算有一个栖息之所。
乾隆爷曾写过一句诗,“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里面提到的喇嘛庙就是秦远所在的这种寺庙。
在热河省内,像这种喇嘛庙有很多。
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避暑山庄外修建的12座大型寺庙,而“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这句诗也是乾隆皇帝为了称赞承德避暑山庄围墙外那些寺庙所写的诗句。
这些建筑,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地的建筑风格,是清王朝处理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很多喇嘛庙便也跟着落寞下来,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秦远听着外面的风雪声,看着坐在两眼无神坐在地上的兄弟们,心中充满了无奈。
庙堂的正中间生的一堆篝火,忽明忽暗,努力的散发出微薄的热量。
秦远斜靠着的是一尊佛像,也不知道是哪个佛爷,面目狰狞,虽然有些残破,但依稀能看出昔日做工之精良。
但他本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也就没有什么讲究不讲究,靠着总比挺着舒服。
队伍已经被这场暴风雪阻隔了一天了,看这架势,这雪没个两三天是停不下来了。
如果放在后世,那么那些砖家又可以发出惊呼:百年不遇的大雪……
庙外,大雪已经掩埋了台阶,估计人要是出去,半截身子都得埋在雪里。
窗沿,门缝都被雪花塞满了,稍微深呼吸一下,都能感觉到刺骨的寒意。
在这种天气下,队伍的补给就非常困难了。水好解决,遍地都是雪花,都能解渴。但食
喜欢浴血抗战十四年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