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城外谈判的团队有三人,赫德是唯一的洋人,在十多个广州将军府八旗兵的保护下,前往石井跟林福祥谈判。
石井位于广州城北,后世属于白云区下辖的一个镇,此时叫做石井圩,因为一口石砌水井而得名。后世这里已经算是城市了,但现在还是纯粹的乡村。
这里民风彪悍,宗族势力庞大,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之后,这里就成了乡勇的势力范围,巴夏礼多次带人来围剿,但一次一次都失败了,倒不是打不过,而是这里的地形限制,他们无法剿灭乡勇,不是被对方跑了,就是给对方袭击,烦不胜烦。
要跟这样的乡勇接触,是相当冒险的,巴夏礼是无论如何不能来的,赫德想拼前程,是他主动轻盈代表洋人前来,所以除了他一个人洋人之外,剩下俩人都是中国人,其中一个是朱敬伦,另一个则是伍崇曜。
伍崇曜这种商人,是广州城跟洋人接触最频繁的,而且他们跟官员不一样,他们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更愿意透露一些中国官员的态度和底线,因此更受洋人信任,所以这一次巴夏礼才将伍崇曜从广州衙门释放出来,让他作为谈判的一员来跟乡勇接触。
出了三人之外,还有一个带一封信的家丁,信柏贵写的信,家丁是柏贵的家丁,目的是为了跟当地乡勇取得联系,并告诉当地的乡勇,这些人是来谈判的,希望不要伤害这些人。
事实上,早在三月的时候,由于石井一带的乡勇活动频繁,巴夏礼带人多次清剿也没有成功,就威胁柏贵派人去开导过这些乡勇的,当时是让南海知县华庭杰手持他的书信前往,不过华庭杰只是敷衍了事,回来说“开导不从”,不久之后华庭杰更是自己逃出广州城去花县操练团练了。
这说明一个道理,柏贵从始至终都跟广州城外的乡勇有联系,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死心塌地跟洋人的汉奸,当然他依然是一个汉奸,但却不能排除他心中的纠结,他不过是为了在夹缝中求活而已。
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不得不给洋人合作而已,是典型的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文人,两面三刀是他们的本质,从来不会把后路堵死,是他们的做派。甚至连巴夏礼都很清楚这一点,经常抱怨就是柏贵暗中怂恿乡勇和村民们跟他做对,才让他无法控制局面。而柏贵在上奏给皇帝的奏折中多次汇报了当地乡勇的情况,很多情况相当详细,显然他对外面的乡勇情况是比较了解的。
果然柏贵的心腹家丁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普通农民,将信交给他后,不久就有乡勇装扮的一对士兵出现了,他们拒绝了八旗兵进村,让他们立刻回城,这些八旗兵巴不得呢。结果就只有三人进了村子,还被蒙上眼睛,最后带到了一个普通的石房子中谈判。
谈判的人朱敬伦并不认识,谈判的过程中他也甚少讲话,而是以赫德为主。
但是赫德的谈判方式太过于正式,让对方很不耐烦。
谈到傍晚也没有结果,晚上三人都住在一间房子中。
赫德非常焦虑,他是冒险前来博取功劳的,显然能解决这件事,会让他在广州领事巴夏礼这样的大人物面前露一把脸,但是如果不成功的话,这个风险就白冒了。谈判破裂的后果也是他不想吃下的,这种人为了功名而来,敢冒险,但却更珍惜自己。同时他深知中国人的某些行为确实很不文明,虽然也有西方文明中的使者豁免权观念,但是并不会严格遵守,中国人也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是动辄也会说“斩使祭旗”这样的话,显然不斩来使并不是一件原则性的东西,或者说中国人的原则性很不强,原则性的东西也说改就改。
因此赫德极其焦虑。
“赫德先生,也许我们可以跟他们私下接触一下,了解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您今天也表明了,我们是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银子和大米的,我相信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也许他们别有所图也说不定。”
房子中就三个人,赫德焦虑的奏折,刚刚被从监禁中释放的伍崇曜此时十分谨慎小心,他知道这些底层人民组成的乡勇都骂他是汉奸,所以他根本不说话,说话的只能是朱敬伦。
对朱敬伦的建议,赫德向来都愿意听,他此时也是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了。
“朱,您有什么办法能跟他们接触吗?”
朱敬伦摇了摇头:“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直接找他们了。”
赫德点了点头:“我也同意这一点,但是今天的谈判你也看到了,他们对我十分的抵触,任何有用的信息都不愿意透露。”
朱敬伦叹道:“赫德先生,因为您是一个外国人。”
赫德点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也许您出面会更合适。”
朱敬伦道:“在下也正有此意。”
说着走向破房门边,外面就有看守他们的乡勇。
“告诉你们的头,我想跟他谈谈!”
那乡勇喝骂了几句,看似很不情不愿的去通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出奇的顺利,很快他们就派人把朱敬伦带走。
之后赫德更为焦虑,他期盼朱敬伦能带回来好消息,但同时又告诫自己不要太过乐观,以免到时候失望。他在房中反复的转悠,没有半分睡意。接到这个苦差事的伍崇曜也是毫无睡意,没人知道他出城前,甚至给家人交代了后事。
两个焦虑的人哪里知道,此时朱敬伦只是在跟林福祥派人的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要多惬意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