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放进门,没有任何犹豫,便叫上杨浩走向了右边的纨绔群中。
杨浩有些奇怪,厅中泾渭分明,左文右武的趋势很明显。沈家乃书香门第,宰辅之家,按理应去左边才对。
不过想起当初在陕州,沈放策马扬鞭,号称要行侠仗义的情形,杨浩也便释然了。
但见沈放一过去,一群将门纨绔、权贵子弟便围了上去,纷纷笑着打招呼,似乎很受欢迎。
“发生何事?你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莫不是绿袖小姐不舞了?”显然,沈放也发现了异常。
“你没听说吗?”
“听说什么?”沈放一脸茫然。
“今日是冬至大朝,范仲淹当殿奏请更改荫补法,官家金口准许。”
“荫补法?怎么个改法?”
有人解释道:“往后当朝官员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弟侄须年满二十方可恩荫。
而且…恩荫出身必须经过考试,方可授官,你说…这不是为难人嘛!”
杨浩原以为纨绔们是争风吃醋落了下风,故而兴致不高。万万没想到,竟是和朝堂有关,和庆历新政有关。
担任参知政事后的第三个月,范仲淹终于发动了,一出手就是个大招,剑指恩荫。
大宋的选官制度是双轨并行,有科举取士,也有恩荫授官。
但凡在朝中担任高官,或是将门元勋,会得到朝廷推恩,家族子侄可以蒙荫为官。
赵宋皇帝的本意大概是通过此举笼络大臣、将门,事实效果也不错,但时间一长弊端也就出来了。
大宋制度宽厚,官员子孙弟侄都在恩荫之列,很容易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局面。
曾有位官员担任学士,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出任京官的子侄竟然有二十人之多。
不止如此,大宋朝廷广施仁爱,范围太广,不久前曾诏录前唐狄仁杰、张九龄之后。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拿得出族谱,证明你曾曾曾祖父在唐朝当过高官,那么恭喜,你在大宋也可以做官。
如此一来,大宋的官员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冗官。
官员虽多,但大都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白领俸禄者众多,于是加剧了另一个问题——冗费。
冗官、冗兵、冗费!
这是大宋当前极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不得不说,范仲淹他们看得很准。
可是他们这个解决方法……看看这些权贵子弟,将门纨绔的反应,就知道——非常不妥。
“这不是坑人嘛?我今年十七,伯父在朝,眼看着今年就要恩荫,这下好了,又得多等三年。”
“等三年你也未必能如愿,考试你能过的了?”
杨浩听得清楚,也瞬间明白为何厅中泾渭分明,左文右武的反应全然不同。
左边大多是文官子弟,其父辈大都是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家教严格,子侄自小大都饱读诗书,恩荫年限固然对他们有影响,但考试基本不成问题。
但这些纨绔子弟,大多是将将门勋贵的三世祖,四世祖,自小娇生惯养,只等长大凭着祖上功绩轻松为官,压根就没几个人认真读过书。
现在突然限制恩荫年限不说,还要考试,等若一下子捏住了他们的七寸,要命啊!
纨绔们言辞之间多有抱怨,若非是公开场合,不能当众辱骂当朝宰相,恐怕早就问候范仲淹等人的祖宗亲属了。
不得不说,范仲淹很有魄力,敢于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动刀。
但他们太莽撞,太着急了,只需看看这些纨绔子弟的表情,便可笃定新政必败。
断人财路,毁人前程犹如杀人父母,是不共戴天之仇。
对于官宦子弟,恩荫就是官路前程,在大宋,官路也意味着财路。
范仲淹等人行此一举,能不招人恨?
子弟们尚且如此,那些在朝为官,身居高位的家主、大员们又会作何感想?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他们明知大宋冗员问题严重,可那又怎样?多我家几个子侄有什么关系?
家族是这个年代最根深蒂固的观念,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为官做宰,谁不想提携子孙?
更改荫补法,无疑触动了大宋官员的根本利益,将门、勋贵、士大夫,无一例外……
一开始就这么激进,后面还怎么玩?
明明是一腔热血,满腹才华,为何不讲策略,如此冒失呢?
庆历新政,注定不会长久。
杨浩庆幸自己婉拒尹洙的同时,莫名有些心疼“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
他真的是好人,也是一片好心,可惜用错了方法,注定抱憾!
……
沈放与众人寒暄一圈回来,拉着杨浩在一张几前落座。
“沈公子知交满东京,人气很好嘛!”
“那是!”沈放洋洋自得,不过旋即又讪笑道:“除了我为人仗义之外,也与我阿姐有那么一点关系。”
杨浩恍然:“看来很多人希望成为你姐夫。”
“是啊,我阿姐是东京出了名的美人…”
杨浩会心一笑,沈媛漂亮只是一方面,但权贵婚姻,漂亮是次要因素,利益才最重要。
沈媛才貌双全,乃宰相之后,还有个太妃姑姑,宰相外公,出身高贵,自然而然会成为很多权贵子弟的正配首选。
这些权贵子弟平素见不到沈媛,少不得笼络一下沈放,小舅子路线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不过当着“未来小舅子”的面,逛秦楼楚馆,一掷千
喜欢大宋好时光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