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宫宴地点外头,滕州使者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在其他藩王使者堆里,相比其他人身后堆着的寿礼,他带着的东西着实寒酸:一封厚厚的信、一套薄薄的金丝邮票、一张标注有沿途六十个驿站所在位置的长安直道舆图。
所谓上行下效还是有道理的,李泰和李元婴不太对付,李泰的使者也看李元婴那个忐忑不安的使者不太顺眼,开口讥讽:“听说这么多藩王里数滕王殿下最富裕,怎么只给陛下献这么点东西?几张薄薄的纸就拿来当寿礼,把陛下当什么了?”
滕王使者有些富态,瞧着是个脾气很好的胖子,闻言也没生气,只一脸笃定地表达对李元婴的信任:“殿下选这样的寿礼想必有殿下的道理。”他们对李元婴的信任是近乎盲目的,不仅因为李元婴是大唐亲王,更因为李元婴是李元婴——是哪怕胡闹也总能胡闹出好结果的李元婴。
一想到这里,滕王使者的忐忑和紧张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杆和满脸的骄傲。
这时终于轮到他们这些献礼的使者入内。
作者有话要说:
四侄子:为什么每次都拉我出来?
小王爷:大概你长得比较像反派
194、第 194 章
献寿礼这种事年年都有一次, 虽然李二陛下口上说不需要, 但宫宴一开, 该献礼的还是要献,人不能到的便派使者赶回来。
好在李二陛下一般不怎么展露自己的喜好, 只要送到就点头收下, 因此这么多年来基本没出现攀比寿礼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李元婴有资格当众献礼之后隐隐有改变的趋势。
要论谁最爱在寿礼这件事上最爱闹幺蛾子, 那肯定非李元婴莫属, 他往往不是闹出点大动静来, 就是送上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引得全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过去。
然后, 也不知怎么回事, 他们的钱就不是自己的了,不是被忽悠着买茶叶,就是被忽悠着出钱修路铺桥。
去年更绝, 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整个大唐都是李二陛下的,寿礼得从海外找才有诚意,直接忽悠他们去买海船。他们离海十万八千里, 也不知怎么就预定了一艘海船!到现在他们钱已经给了, 船还没影!
这家伙实在太邪门了。
今年大家都打定主意, 坚决不受李元婴影响。
去年他说了那番话又怎么样,今年大伙不还是和往年献礼,没谁真听了李元婴忽悠往海外去找!所以,只要自己意志足够坚定,不管这次李元婴的使者送上什么玩意, 他们都绝对不可能上当的!
不少人无声无息地和相熟的同伴交换一个眼神,都看出了对方的决心。
这时藩王使者陆陆续续上前献礼,瞧着都没什么新意,坐在角落的人已经开始悄悄打哈欠。直到有人报出一句“滕王使者献礼”,所有人才瞬间变得精神抖擞,齐齐看向那个身形微胖的滕王使者。
这微胖的滕王使者为了入宫献礼专门学习过礼仪,可被这么多人盯着,一开始的紧张还是冒头了!他在心里暗暗默念“不能丢殿下的脸”“不能丢殿下的脸”“不能丢殿下的脸”,反复念了三遍才终于镇定了下来。
他迈步上前,把李元婴的三样礼物介绍给李二陛下。
第一样是李元婴的信,没什么好说的,塞得鼓鼓囊囊,看着很厚实,唯一特别的是信封上贴着张面值为十文的金丝邮票和他亲自盖上的红戳。盖了这个戳,就等于邮票已经使用过,下回不能再用。
第二样是一整套的金丝邮票,虽然上头嵌有金丝,看起来十分精美,对比起其他藩王价值连城的寿礼还是太寒酸了。
哪怕你用金子雕出来也比这贵重吧?嵌点比头发丝小那么多的金丝算什么事儿?亏你拿得出手!
一时间宫宴上不少人都觉得李元婴这次太敷衍了。
滕王使者是皇城邮局负责人,早把邮局运作模式背得滚瓜烂熟,邮票可是和他的饭碗相关的,所以他给众人讲解了一番这邮票的用处。
这是可以让百姓花极少的钱往外送信的法子,六驿之内隔天肯定到、六驿之外时间按距离递增,一准能让每个人的信准备抵达对应的邮局!
滕王使者说到酣畅处,全然忘了紧张,把最后的底牌掀了出来。他展开标注着驿站的直道舆图:“殿下就藩三年一日都不曾懈怠,筹集各方物资、组织各方人手扩修直道,今冬这条从长安通往泰山的直道已全线连通
喜欢闲唐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