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连他们兄弟俩也通过了童生试,进了府学和书院,自然就不再需要张先生继续留在府里。
恰好这时候张先生的父亲去世,他要回乡守孝,所以就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这场师徒之谊,算是功成身退。
在梁境,像林氏这样的家族,子弟到五岁就要开蒙,林隽更是四岁就由林穹德亲自带着背起三百千,所以按照正常情况,彦思最多还有一年就要开蒙了。
但那个时候,府里就只剩下林彦思一个学童,再专门请先生来,就未免太过“奢侈”。
倒不是林府出不起这个银钱,但要出在一个五房的侄孙身上,林佟氏想想就觉得不快。
就算开蒙的时候让林丰这个伯伯代劳,但等林彦思长大了,也不可能继续这么耗着,迟早是要找个先生的。
照林穹德好面子的性格,怕是还不能找个比张先生差太多的,免得外人说闲话。
这样一来,可以想见,到时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若是能去私塾,自然比请先生在府中坐馆要实惠些……
虽然这样想着,但林佟氏还是道:“你祖父还想着为彦思再找一位名师来呢。”
“青桐书院周围的私塾,请的都是当地德高望重但年岁已长的老先生,当地有些家族都会把子弟送去开蒙……孙儿听父亲说,当年若不是父亲和叔叔年纪太小,祖父不放心让他们去远地,在那里开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林佟氏经林彦弘这么一提醒,想想还真有这回事,随后她又想到了一件事:“我记着,那边有不少义塾?”
这梁境的私塾通常有族塾、家塾、自设馆学和义塾这几种。
族塾依靠族产支撑,属于宗族内部的馆学。林氏也有族塾,设在宗祠内,不招收外姓的学子。
但林彦思若是去族塾,就得回祖宅住,那显然与林穹德当初答应收养侄孙的承诺不符。
像林府请来张先生这样,富庶人家聘请名师宿儒在家专门教授其子女,称为家塾,先生的束脩是几种私塾中最为可观的。
自设馆学则是塾师自行设馆教授学生的私塾,不拘学生的姓氏和年纪,不过学生一般多为十几岁以下,因为一旦通过了童生试,大部分生员就会选择去府学、郡设书院继续读书。
而义塾里收揽的学生多是出身清贫之家的子弟,要付的束脩极少,因为这种义塾通常是由当地的寺庙、县署或者有钱人家资助的。
林彦弘听了林佟氏的话,知她心中盘算,不禁在心中冷笑。
——林穹德那么好面子的人,怎么可能把彦思送到义塾去?
但他明面上还是平静地回答道:“那边是有不少义塾,不过都是供家中清贫的孩子读书的,彦思若是跟孙儿一起,自然是要去馆学的,听说一年也不过八石粮食,也无需府里另外准备了,直接从孙儿的份例里拨些给彦思,想来也够了。”
青桐书院边的自设馆学都是那些老先生自发而设的,原本设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赚取银钱,
学生一年交的粮食,大半都是孩子自己吃了,所以比起其它地方的馆学,给先生的束脩少得多。
林佟氏听林彦弘的话,原本就有些犹豫的心更是动摇了起来:“彦思还有一年才开蒙,这么早跟过去做甚?”
林彦弘回答:“早些过去,也好早些适应,若彦思能有叔叔三分天赋,怕是很快就能参加童生试了。”
他们长房说好要教养林彦思到他能够考学,若是林彦思早些开蒙,说不定也能早些完成这一“目标”。反正不是自家的孩子,早些读书受累,也不用心疼。
林佟氏这样一想,就觉得让林彦思跟着林彦弘出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更何况林彦弘也说了,带彦思出去就要把紫槐带在身边伺候,那对她来说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若是这样,那就照你说的办吧,”林佟氏又思考了一阵,然后才慢慢点点头:“琥珀就继续照顾彦思,你这边有紫槐跟着,我也放心了。”
“是,祖母。”林彦弘微微低头,不让林佟氏看到自己眼中的冷意。
他是绝无可能把林彦思留在林府,让小彦思成为第二个“林彦弘”的。
原本林佟氏和臻夫人都视林彦弘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然是联合起来,趁你病要你命,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磋磨林彦弘。
由于林彦弘和“上辈子”不同,他不仅养好了身体,而且又在童生试中得了案首,很快就能摆脱林氏长房的束缚,到青桐求学。
不要说林佟氏和臻夫人这样的深宅妇人,就是林穹德,也不能把手伸到青桐书院那么远的地方。
如果不算要跟父亲林丰暂时分隔的不舍,林彦弘会有好几年好日子过——不用面对这些人的脸,可不就是好日子!
而林佟氏和臻夫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也势必随着林彦弘的长时间离开,而土崩瓦解。
臻夫人不像正室夫人那样可以跟别人走动,纵有雄才大略也只能用在深宅之中,跟表姑母林佟氏争□□力。
她们都有自己的儿子,都想让自己儿子成为林府真正的主人。
但主人只有一个,那就不可避免要争要抢,端看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事实上,在林彦弘某天清晨醒来,在书桌自己的札记中找了一张写有药方的纸条,等他查清楚那药方是如何“对症”的,就知道林佟氏和臻夫人的矛盾,从
喜欢重生之嫡子攻略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