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外,满清东路军大营。
豫亲王多铎今天起的很早,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即使想睡个懒觉,到了晨起掌号的时候也会自然转醒。
此次进取中原,朝堂内也不是风平浪静的。兄长多尔衮虽然贵为摄政王,但是毕竟不是皇帝,不能只手遮天。身边还有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
虽然今年多尔衮趁着定鼎北京之际,将济尔哈朗从摄政王改封为了辅政叔王,但始终都是身边的肘腋之患。
多尔衮太需要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来确定自己朝堂上的威望了。
去年入关之前,范文程给多尔衮制定的战略规划,最大胆的构想也不过是以黄河为界。
可即便如此,朝中也有不少的贝勒,额真都私下里认为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冒险。
中原花花世界锦绣江山的确不错,可那终究不是满人的久居之所。最稳妥的还是依照旧例,趁着明朝内乱之际,大肆掠抢一番也就是了。
可是多尔衮力排众议,不但去年把都城从沈阳迁到了北京。今年又制定了的。
多铎离得太远,自然不知道马世耀比划什么,只看马世耀不断用手指向城头之上,于是也聚拢目力向城上观看。
此时阳光正足,把潼关城东门的城墙照的一片金黄明亮。多铎虽然离得尚远,可是也能看到城头上有一片似乎穿着花花绿绿的人群,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于是叫身边的人也停下来观看。
在他旁边的怀顺王耿仲明看了一阵,思索道:
“王爷,我看这是马世耀的好意。估摸是他敬畏我军天威,特地找来了潼关城内的锣鼓班子和伶人欢迎我们入城,我以前在山东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潼关城里的锣鼓班子可是远近闻名的。”
多铎不置可否,也没太当一回事。心里不断想的却都是下一步攻取长安的大事。这潼关其实只是个门户,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大顺的国都长安。
尽管朝廷上下一致的口风都称大顺为流贼。但其实心底下,无论大清还是大明,都已经认可了大顺是一方政权。若自己能抢在北面阿济格的部队之前,率先攻入长安,那就是灭国之功!
翻开史书,能完成灭国之功的武将,不说千年来屈指可数吧,至少也都名留青史。一想到自己马上有可能比肩白起,王翦之功,多铎的心早已经飞入了长安。
这夺取潼关和灭国之功比起来,也就是饭前的开胃小菜而已。至于什么锣鼓喧嚣,箪食壶浆的表面文章完全是可有可无。等过几天真正打下了长安,那才要真正大肆庆贺一番的。
不过既然是降将的一番好意,也没什么不好。将士们辛苦多日。这进城之际看看玩意儿杂耍,喧闹一番,也能提振些士气。自己作为主帅,欣然受之便好。
于是多铎让大军压住阵脚,自己领着耿仲明和几百亲卫催马上前,准备去接收马世耀的印信。
马世耀见多铎走得近了,心中着的两个人没有,那个宽袍大袖,背后插着双剑的,我看应该扮的是吕祖。就是画本里说的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的那个。
您再看旁边那个一身绿袍骑红马的,扮的应该是关公。您仔细看他的那口大刀,那刀叫青龙偃月刀,别名冷艳锯。传说足足有八十二斤重”
耿仲明说的两个人的是在城头正中的位置。那道士打扮的那人头上戴了一个紫色的束发金冠,天蓝色道袍翩翩若仙。和常见的道袍大不相同。
道士身后背了一黑一白两柄长剑。两手负于身后,双目如电,宽大的道袍随风猎猎作响,好一幅神仙姿态。
他的旁边是一个骑着红马的绿袍大将,细眉长目,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坐在马上稳如泰山一般,正微合二目,捻着长须向城下观望。
多铎自诩博闻广记,胸中兵法韬略多半来自三国演义。对三国演义这部兵书自然是看过多遍的。
而且他生平有两大唱戏。在所有八旗的王爷中,只有多铎在家中同时养了几个戏班子。
当年皇太极还在位的时候,就因此训斥过多铎,说他:“披优人之衣,学傅粉之态,以为戏乐,礼部亲王固当如是乎?”。
说的就是多铎没事在家就擦胭涂粉,穿上戏装跟伶人们唱上一段,实在没有亲王的样子。
不过话分两头,虽然皇太极和自己的兄长多尔衮都不太待见自己这说书听戏的爱好,可是即便是在整个的旗人圈子里。如果只论起梨园技艺的话,多铎不自夸的说,他还真没服气过谁。
单单这关公的扮相,自己就已经在家中不知道玩过几百回了。
要说起穿衣扮相、举止神态,和别人比也就罢了,若和他亲王相比,现在城墙上的那位也不过徒有其表而已。
如今耿仲明刻意讨好自己,居然还跟自己介绍的这些浅显玩意,可以说实在是班门弄斧,可笑至极了。
只不过自己身为三军统帅,总不好屈尊和耿仲明聊闲天,说自己没事在家的时候,就好票个戏子玩什么的。而且自己早已技艺精深,生旦双绝吧!
所以此时多铎只是板着脸,一声不发,望着城上的关老爷,心中想的是:
“这关老爷的扮相也还过得去。只是这猪狗一般的人见了本王不说赶紧跪拜,居然还大模大样的跨马立于城头之上。以上视下,没有半点尊卑。如此目无君上。一会进了城非得砍他的脑袋不可”。
满洲位于苦寒之地,其先祖努尔哈赤曾拜在明朝大将李成梁的门
喜欢明末第四天灾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