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闻》,本位倒是未曾听说过,不知讲的是些什么?”她说话的声音十分轻柔,因赵十一就是副孩童的长相。她在家也是有弟弟的,便用哄家中弟弟那一套的语气与他说话。更何况,陛下喜欢他,她在这位小郎君面前博个好印象,定然是好处多多。
可她忘了,赵十一是“不会说话”的。
自然无人应她。
钱月默似乎也是突然想起这桩事来,面上有些微红。
赵十一便不愿多待,在这儿与赵琮的妃子对坐,实在是没意思,他可不想欺负小女娘。他起身,拿起桌面上的几本书,转身便往内室中走去。
染陶叫来茶喜,茶喜立刻陪着他一同进去。
染陶这才笑道:“小郎君不太爱说话,娘子莫要见怪。”
钱月默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心中却更是惊讶。
竟然连陛下的内室,他都说进便进!
她再不多动,也不多说,只是望着对面的椅脚,暗暗想到,回去一定要好好备一份大礼送给这位小郎君。
作者有话要说: 赵十一娘(?):挺漂亮嘛[呵呵]。
赵十一娘(?):等我长大,等我六尺高,作者你我等着[呵呵]。
赵十一娘(?):还不把那个“娘”给本郎君去掉?!![真的生气了!!]
作者:[突然高兴]。
画外音:长得好看是福气,不好看,你家皇帝都懒得看你一眼,更不会留下你,也不会心疼你哟。
第44章 赵十一莫名地“哼”了声。
紫宸殿中, 赵琮坐在高座上。
座下除最首的钱商与蔡雍, 四角站了四位他的亲卫之外,共站四列人, 最外两列是各国副使, 正中两列是正使。左侧两列, 以辽国使官为首。右侧则是以西夏的使官为首。
各国行礼的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正使与副使的也有不同的, 赵琮看得津津有味。
他们一一给赵琮行礼, 又向赵琮表达他们国主对大宋皇帝的祝福。
那些祝福的话语说得是天花又乱坠,把大宋皇帝夸到了天边去, 坐在上头的大宋皇帝差点没笑场。
其实方才他们吼了那么一嗓子, 赵琮也被吓着了。他预料到这群人是想来看他热闹, 没想到这群人不仅想看他的热闹,还想连着孙太后的一起看哪!
就是不知孙太后那个将面子看得大过天的人,能不能被这群人给诓到。
他倒宁愿孙太后并未被诓到,孙太后好歹听政听了六年, 不该这么愚笨才是。
其中夸得最多, 多到假的便是辽与西夏, 向来是有所求,才会有所言。不知辽与西夏这回求的是什么?是否真如钱商所说?
大宋本就与辽、西夏有贸易往来,尤其是大宋没有马,在大宋,马是稀罕东西,唯有少部分人能用。普通老百姓们坐车也好, 运货物也罢,用的最多的还是牛与驴、骡子。
每年光要跟他们换马,便要送出去无数东西。
西夏不如辽,更是常年徘徊于大宋与辽之间,先帝病重那会儿,甚至有传言说西夏要再向辽国称臣。可见这西夏不是个好东西,也是根墙头草,谁厉害,它便靠谁。
后来因西夏与辽起了冲突,拉扯得大宋也不得不对辽出兵,便是他的亲生父亲丧命的那一回。郡王战死,反倒使得士兵们因愤怒而士气大涨,两方对峙颇久,也是大宋运气好,作战的地点到底离宋朝更近,物资及时补足,到底是打胜了。
西夏才绝了那个心思,又老老实实地往大宋来送马,再拿银钱回去。
不过那一仗,虽胜,却也是惨胜。
经那一回,双方损失都颇为严重。
要是当时赵琮登基便能亲政的话,他必定会强制要求辽国向宋称臣,那是大宋开国以来唯一的一次机会。
偏偏他那个没出息的身子,一登基完立刻就晕了。
孙太后虽是格局颇大的国公府嫡女,在这等事情上面终究少了考量。况且,她那时只念着夺权,她需要辽国的支持,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她不仅没要辽国对其称臣,反倒又给了辽国不少的银钱。
当初是有大臣直接死谏的,孙太后充耳不闻。
而辽国那时的确伤了元气,得了孙太后的好处,自然是支持她,也与大宋签了个和平相处的协议。
孙太后,以及部分大臣还沾沾自喜呢。
都是软骨头。
赵琮望着座下吹得天花乱坠的辽国正使,心想这就是孙太后一味去讨好的人啊,结果怎么着?过了六年,还不是照样打她的脸?
强硬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一回,他们来宋,孙太后又给出去了不少。
因而这一场觐见,倒是暂时没人问他要东西。
当着众多使官的面,各家就算有小心思,也不能独自说出来。
原本走完过场这事儿便算完了,赵琮却突然不想这么早便结束,他再拖一拖,让孙太后急去。
他直接又带着这些使官去侧殿中用午膳,这是临时决定的。
但前殿宫人俱是有条理的,安排得很妥帖。赵琮临去前,轻声对福禄道:“你去左侧殿,跟小郎君说一声,让他先回去。朕与使官用了午膳再回。”
福禄得令,往左侧殿去。
与此同时,又有小太监撒腿便朝宝慈殿跑去通风报信。
宴上,气氛比刚刚在正殿中松快了许多。
这些使官皆知赵琮身子骨不好,倒无人敬他酒。
赵琮自己端起酒盏,以茶代酒,说了几句开场白,要大家尽兴,更令钱商
喜欢官家/福宁殿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