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戏从来都不好玩!
上辈子曹禺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只停留在印象里。
但这辈子已经在英国影视圈里跑了三年龙套的曹禺,对这句话的认识,已经从前世的印象,变为了今生的亲身体会,并且体会的感觉不是很好。
和六位的主演在帐篷里对完了几遍今天要拍的戏后,没多久几人正式在摄影机前亮相的机会就到了。
曹禺手中目前有三份片约,除去他还没怎么琢磨过的,他目前只琢磨过和。
而和对于曹禺来说是不同的。
在出演西弗勒斯-斯内普这个角色的时候,由于这个角色是个配角,而且镜头很少。
所以曹禺需要把仅有的几个镜头和台词,尽量将其发掘的深一些,出彩一些。
为了达到这一点,他还专门去导师罗曼那里去请教。
但是在中,曹禺是主角,他是整部电影的中心。
台词?镜头?这两个东西多的数不过来,如果他细扣每一个台词,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动作的深度和出彩。
且不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是人所能承受的,哪怕他能够承受这个非人一般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剧组也不会同意的,
这里是好莱坞,除了那极少数的导演拍出的电影追求完美。
大多数的电影就是一种流水线产品,对于电影的每一个环节,多数导演追求的不是精益求精,而是合格就可以了。
而作为恐怖片类型的,显然不是前者的那种电影,导演黄毅瑜也不是那种追求完美的极少数好莱坞导演中的一员,黄毅瑜只是一个还没有登陆好莱坞的新人导演,这是他试水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
所以这个时候,哪怕曹禺有这个心思,导演黄毅瑜也不会让他这么干。
因此曹禺只需要按照黄毅瑜的要求来就可以,并且尽可能的把自己的角色给表演好。
这一点对于曹禺来说,他觉着不成问题。
不是因为曹禺对于自己的演技那么有自信,而是因为曹禺上辈子看过这部片子。
知道这部片子主打的是与众不同的剧情,对于演员的要求不高,合格就可以了。
另外曹禺还身怀气质转换系统,那里导演觉得不好,直接金手指开上,用气质代替演技。
所以曹禺完全不担心自己演不好。
……
电影拍摄的过程很矛盾,他不是按照电影拍摄顺序拍的,而是按照一个场景一个场景来拍的,所以拍摄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场面。
比如这边这人刚刚死了,结果接下来又活奔乱跳的在镜头前表演,所以看起来就很搞笑,总之一句话剧组拍摄的过程中,拍摄顺序是很混乱的。
这不,曹禺的第一场戏,就是大结局,电影里侥幸幸存下来的几人在街边喝酒,然后死亡循环再次启动的剧情。
这场戏其实挺简单的,台词不多,动作不越多,场景简单,之所以放在开头拍,曹禺估计也是导演黄毅瑜练练手的。
这场戏在电影里看起来好像很惊险,很危险,主演们差点被车撞,后来又被广告牌砸,其实拍摄过程中都是很安全的。
甚至表演起来,曹禺和几个主演之间的表演在外人看来,都有一些浮夸和搞笑的成分居多。
当然了,能在现场的,大都是圈内人,这些人大都从业多年,这种小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这种浮夸和搞笑的程度,还不是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最浮夸和搞笑的。
影视拍摄过程中要说最搞笑、最浮夸、最尴尬的场面,那就要数在绿幕前对着空气尬演的特效画面了。
那是真的尴尬,有些时候演员需要顶着一身特殊服装,并且浑身都贴着一些感应片,和空气斗智斗勇,还是在很多人的注视下的。
内心不强大,脸皮不够厚,职业心不到位的人,都上不了台。
所以这些都是小儿科罢了。
总体来说拍戏的过程很顺利,几天下来,曹禺在片场很少听到导演黄毅瑜站在监视器后,对着画面皱着眉头喊咔。
大多数时候黄毅瑜都是乐呵呵的一张脸,不停的在那里点头,尤其是在曹禺站在镜头前的是时候,黄毅瑜的这种点头频率和质量,都异常的频繁和高。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曹禺,依仗的自然不是自身的演技,而是那如流水一般花在系统气质转化功能上的票房点。
几天的时间,并且还是在曹禺镜头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曹禺系统账户上一半的票房点就没了,让曹禺心疼的直哆嗦,毕竟这可是他三年来慢慢攒下来的。
如果不是曹禺有着上辈子的记忆,知道这部未来票房会大爆,并且他的表演更好的话,能让电影赚取更多的票房,他也能得到更多的票房点和知名度,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不然说什么他都不会把这么多的票房点投入其中,毕竟这可是他立身之本啊!
而这几天的时间里,也让曹禺认识到了华人这个外来种族,在好莱坞是有多么的不受待见。
好莱坞演员对于华人的这种不待见,其实曹禺也能理解,排外是一种每个国家都有的现象,就像如果有美国的演员到华国横店里演戏。
他也会受到一些华国人的排挤,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是曹禺没想到好莱坞的这种排外居然这么强烈。
要知道在的剧组中,曹禺可是男主角啊!这个身份在整个剧组里,几乎除了制片人和导演外,就是他这个男主角
喜欢娱乐之华娱第一巨星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