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旧诗新诗,不如抄抄老干部诗
笔者声明:这个翻译不是慕容的原创,也是从网上找来的。不过以下是我的原创。
“1922年发表《荒原》无疑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ts-艾略特这部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他也因为‘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在1948年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ts-艾略特本人说过,《荒原》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绩,他的两位好友功莫大焉。一位便是和他亦师亦友的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庞德不但是他的诗坛领路人,而且在《荒原》发表之前,他对其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几乎删掉了原本一半的篇幅……”(笔者注:从1940年2月起,庞德这位老兄从罗马每周用短波向美国广播两次,还把墨索里尼称为自己的“统帅”,后来就在1945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两大叛国案之一的主角。)
“艾略特对自己的评价是:政治上的保皇党,宗教上的天主教徒,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而他对自己另外一位好友的评价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宗教上的无神论者,文学上的无法用主义来定义的天才。说到这里,读者朋友应该想到了,这位朋友就是袁燕倏先生……”
“《荒原》是艾略特先生在欧洲养病期间创作的,而他也承认在写《荒原》的时候受到了袁燕倏先生在1920年所作的《泰山》的极大影响,这两首诗都有着对死亡意向的艺术渲染,而死亡情结恰恰是这两首诗的魅力之一……”
“‘四月是一个残酷的月份。’《荒原》开篇的这一句其实是古希腊的一个典故:在雅典春天的往往是祭奠的时节,人们相信此时死去的人回到人间。巧合的是,中国人祭奠先祖的清明节也是在这个时候。在《荒原》里面春天已不是希望的象征,反而是人类扭曲yù_wàng的体现……”
“从袁燕倏先生的这首诗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泰山》原本描写的就是中国神话中的冥府。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曹地府有两处,一是泰山前的蒿里山,再就是四川的酆都。汉《乐府歌辞-蒿里曲》:‘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后汉书乌桓传》:‘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实际上,《泰山》就是借用了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含义……”
“《泰山》这首诗第一句就是‘遥远的泰山,展现出阴暗的身影。’,其中的‘遥远’和‘阴暗’暗指的是泰山之前的蒿里山……”
“第二句‘厚重的基础,支撑起浅薄的高层’,厚重的基础指的是地下广阔的冥府,而浅薄的高层指的是外在显现的泰山……”
“第三句‘假如某一天,有人将那乾坤颠倒’。袁先生想表达乾坤也就是生死……”
“第四句‘陈旧的传统,必将遭逢地裂山崩!’,结尾的这一句再结合前三句,以往被解读为袁燕倏先生对推翻当时旧时代封建社会并且要改天换地的渴望和决心,因此《泰山》这首诗传回中国之后,和同样在1920年发表的《凤凰涅槃》一起被当时的革命者和新青年们推崇备至。但是现在看来除了向往革命之外,结尾这一句是要用人类的理性战胜对死亡恐惧……”
“总之,袁先生仅仅用四个简单的诗句就展现出了双重的意象,其文学才华尽显无疑。不过他一直表示《泰山》这首诗的英文版是翻译,中文版是再翻译,可是原诗却无人知道是什么样子,这也算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团吧,”
——节选自《二十世纪初现代诗中的死亡意向》
“陈旧的传统,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我们的袁大师保持着这个很有“景涛范儿”的姿势一动也不动,全场更是一片寂静,就连旁边的侍者们都屏住了呼吸,沉浸在这首杰作的余韵之中。
黄蕙兰女士上次被袁燕倏铺天的帅气熏得心头鹿撞,这次被鸿渐先生浓郁到有如实质的才气窒息得无法呼吸。此时她的一颗芳心里只有一句诗:春心一点如丝乱,任锁牢笼总是虚……
sorry,搞错了。应该是:应知此恨人人有,恨不相逢未嫁时。
“啪!啪!啪!”
“啪啪啪……”
“bravo!”
她忍不住率先地鼓起掌来,众人如梦初醒一般地跟着鼓掌叫好。
袁大师这才放下了高举着的双手,一派淡定从容向着众人鞠了一躬,同时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要知道,这么一首杰出的象征主义现代诗歌居然没花费他多少b币。
这些天随着《冰与火之歌》的面世,他一下子多出了上万的b币。对他这么一个晚期剁手症患者来说,自然是要随机抽几篇文学作品防防身的咯。
上次因为见到ts-艾略特的关系他抽了好几首现代诗,不过其中没有一首能用的。所以这次他也往这个方向来寻找新的作品。
找着找着他就想起了一位允文允武的赛里斯军事家政治家,可是用他的名字搜索的时候,却发现这位老兄被列在“老干部体”这个奇怪且罕见的诗歌流派里面,而这个流派诗歌的抽取价格只有正常作品的十分之一。
我们的袁大师一开始看到这样的设定不由得勃然大怒,这对做出杰出贡献老干部们来说实在是大大
喜欢重生美国当大师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