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箪食壶浆的景象,让吴争觉得有些汗颜,无以面对。
看着那一张张纯朴的满是因沧桑而布满沟壑的脸,吴争知道,他们才是真正的汉人百姓,血液中的凝聚力隐隐地在指引他们,在做出怎样的选择。
也正因为此,吴争甚至轻易放过了清廷任命的官员,还有那些原本该被清洗一空的奸商富豪财产。
吴争不敢,是真的不敢,他怕等军队撤退之后,清军会对这些无辜的百姓清算。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被百姓推举出来。
他端着一碗混浊得已经看不见碗底的酒,颤巍巍地来到吴争面前。
“敢问这位将军可是城中明军主帅?”
吴争点点头应道:“我是。”
老者将那碗酒高高捧起,“听闻王师收复泰州,老朽从家中徒步三十余里,就想将这碗酒敬于将军。”
老者仿佛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巍颤颤的将手降了下来,“老朽原本也能请得起将军喝碗好酒的,可鞑子南下,老朽家中三个儿子和儿媳妇,还有那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尽丧在鞑子之手,鞑子劫掠杀人之后,还一把火烧了我家四间屋,若不是老朽外出走亲戚,怕也早已命归黄泉。”
说到此处,老泪婆娑。
他身边的百姓无不擦拭起眼角。
吴争心中一阵酸楚,他上前一步,欲伸手去接老者手中的碗。
老者下意识地缩了出手,抬着泪眼问道:“将军不嫌弃这碗黄汤?”
吴争强睁着眼睛,阻止着自己欲滚出的眼泪道:“在我眼中,此时老丈手里端得不是黄汤,而是江北父老乡亲的一片心意,我又怎会嫌弃呢?”
说着,接过酒碗,一饮而尽,那一股带着浓浓酸味的酒进口,让吴争强忍喉咙的翻滚,硬生生地咽了下去,可眼中原本就已经安捺不住的泪水,终于不争气地落下。
砸在碗中,“嗒嗒”作响。
百姓抽泣声隐隐响起,有妇孺噎不住声,哭声开始连成一片。
是啊,四年的亡国奴生涯啊,再见王师北进,心中的委屈和自豪,怎么能控制得住激动呢?
除了那些铁了心投清的,心系故国的百姓又如何不涕泪交流呢?
吴争上前搀扶着老者问道:“那老丈如今在何处安身?”
老者答道:“乡党们不忍见老朽无家可归,便让老朽暂居在祠堂内安身。”
吴争长吁了一口气,“若老丈在此地已无亲人,不如随大军南返,由官府来赡养您吧?”
老者惊愕了,他张大着嘴巴看着吴争。
所有听到吴争说话的百姓,都张大了嘴巴。
老者半晌才问道:“将军话中的意思,是王师要退回南岸吗?”
吴争面露愧色,只能点点头。
老者的脸、百姓的脸瞬间黯淡下来,那种浓浓的失望,如同一张巨大而浓重的网,网着并撕扯着吴争的心。
吴争只能解释道:“不是将士们不拼命,只是义兴朝还无力以半省之力对抗占据数省的清廷,这场仗打到现在,我军已经无力北上,只能和谈……。”
老者呐呐地问道:“老朽就想问将军一句话。”
“老丈只管问就是。”
“王师还能北伐吗?”
“当然能!”
“当真?”
“当真!”吴争从没有如此郑重地承诺过,从没有如此不给自己留下一点地余地过。
“老朽还能活着看到吗?”
吴争一愕,看着这个摇摇欲坠的老者,一时噎住了。
然而老者却突然转身,大声道:“哭什么?将军应了,王师终究会北返,无非多熬些日子罢了。老朽或许看不到,可你们终将能看到。”
被老者这么一说,百姓们的眼中开始有了光亮。
吴争热血心上涌,大声道:“老丈说得对,我吴争有生之日,必将北伐,请泰州父老乡亲们见证。虽说我军明日撤回南岸,可局势也已经与之前不同。靖江已经是我朝的土地,另外,按和约,清廷将不在泰兴驻囤军队,乡亲们若是在泰州待不下去,可去泰兴,如果泰兴容不下太多人,可以去靖江,更可以去南面杭州、松江等府。”
说到这,吴争再一次邀请老者道:“老丈随我军南撤吧,至少,在南岸不会再受鞑子欺负。”
老者轻轻拍拍吴争搀扶他的手道:“将军好意,老朽心领了。若是还年轻,当随将军南下,为将军执鞭坠镫、阵前效力。只是老朽时日无多、故土难离啊……将军率虎贲再度北上之日,若老朽已经身故,也会在地下祝福将军旗开得胜、王师光复京城。”
吴争紧抿着嘴唇,点头不止。
老者回头招呼道:“你们既然有心推举老朽出来,那就别躲着藏着了。”
说完回头对吴争道:“将军带着这些孩子们走吧,乡亲们都说了,让孩子随将军上战场,杀鞑子去。况且,王师一旦撤退,这些孩子保不准就被鞑子抓去当苦役或者抓去当壮丁回头与王师交战,那可就辱没了祖宗了。”
吴争抬头看去,一片黑压压的年轻人向自己涌来。
吴争大声道:“本官正有意在靖江设一卫,以庇护北岸百姓。请放心,你们的孩子就在靖江从军,定可保护你们。有他们在,也能时刻威慑清军,不敢对我汉人百姓恣意妄为!”
吴争的这番话确实让百姓们安下心来。
泰州离靖江不远,离泰兴就更近。
听到孩子们在靖江从军,再加上双方此时已和谈成,那这
喜欢汉明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