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柔和温暖,空气很清新,阳光也很灿烂。
可能环境并没有这么美好,但黎正东就是感觉外界的什么都让他赏心悦目。
“恭喜黎大人。”
“给黎大人先贺喜了。”
前往衙门的路上,不时有人笑着施礼,热情地打着招呼。
“多谢,多谢。”
每逢这个时候,黎正东都笑得眼睛眯起,客气地回礼致谢。
作为一个积年老吏,黎正东二十来年从来没被称呼过“大人”,本县也只有县尊够资格。
但从今天起,不,应该是从昨天接到吏部回文后,他黎正东黎典史便成为九品官,不是低等的胥吏了。
要知道,在明朝典史属于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但典史职务均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也勉强算得上是“朝廷命官”。
虽然还是干着原来的工作,但身份却是大不不同。
还有与黎正东一同转官的老书吏,只是九品,却在昨晚摆宴庆祝,喝得酩酊大醉,还嚎啕大哭。胡子都花白了,真够丢人的。
黎正东鄙视了一下姓郑的老书吏,自觉很是低调,很是沉稳,迈步走进了熟悉的衙门。
“见过县尊大人。”黎正东被县令召去,入厅便躬身施礼。
县令很年轻,乃是去年的新科进士,就任后得到了黎正东和老书吏的不少帮助。而黎正东和老书吏也因此得到了吏转官的机会,不得不说是好心有好报。
知县点了点头,伸手介绍道:“这位是巡盐御史夏大人。”
“下官见过夏大人。”黎正东赶忙转身向夏中时施礼。
夏中时客气地起身还礼,和黎正东分别落座。
“黎典史在本县为官多年,不仅勤谨,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差遣。
小县也总有几十号人,大县则上百也不稀奇。如果把这些人的薪俸全部由朝廷承担,那该是多大的花费呀?
看出黎正东的惊讶,知县只是笑了笑,不再多说,还叮嘱黎正东也要守口如瓶。
黎正东满心疑惑地告退而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整理各种文件资料,以备明日陪夏中时巡察盐场。
革新?老黎突然想到了知县所说的关键词语,不禁久久出神思索。难道官场规矩要变,世道要变了?
………………………….
改革的春风吹到哪儿了,有多少人感觉到了涉及自身的改变?
对于紫禁城内的皇帝来说,他只能凭想象,凭密奏,凭各地呈上的奏疏题本来进行判断。
当然,这么说也不全面。作为沈浪沈公子,他还有几个布衣朋友,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宫外的那处聚会地已经扩大了,旁边的大宅院也被买下来,院墙被打通,布置成了后世学校的样子。
不仅有实验室,实验器械和材料俱全;还有图书馆、寢室,室外还有个运动场。
徐孚远、夏允彝等人游览完毕,在厅堂内再次见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沈浪沈公子。
从文化程度上,这些人是完全合格的,甚至皇帝都要自愧不如。
经过几个月的数学补强,以及自然科学的启蒙入门,朱由校认为他们已经可以进行初中的深造了。
除了徐孚远、夏允彝、张以太等熟悉的,还有几个新学教授推荐的好学员,也将一并住下来,学到全新的学问,接触到这个世界上最为领先的科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朱由校也不知道这些人从自己编的教材中到底能学到多少,这全靠个人的悟性,他也左右不了,并不是他的教材编的不好。
按理说,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应该是超过小学生的,但局限于平常接触到的事物和信息,朱由校也不好轻作判断。
但科学家也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谁敢说抓一个就能成才?能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大半,一两年之后能教少英院的学生,朱由校也就很满足了。
与众人见礼已毕,坐下喝茶,略微寒喧之后,朱由校便开门见山,把接下来的安排告诉了众人。
“诸位想必也得到了通知,将在此封闭学习两个月。”朱由校环视着厅内的十六个人,脸上是和煦的笑容,“虽说各位仁兄皆是好学,对新知识极为渴求,但现在沈某还是要最后确认一下,有没有后悔退出的。”
众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把目光会聚到朱由校身上。
“沈兄。”徐孚远笑着开口说道:“但凡后悔的也不会来此,看到没,大家都很坚定呢!”
朱由校笑着颌首,示意下人打开箱子,每人三本书,都是新印刷的,纸张上乘,散发着油墨香味。
“这三本书乃是数位天才,亦是前辈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朱由校的面色严肃起来,沉声说道:“这几位前辈已经作古,就要我等参透学透,传承下去。此等宝贵知识,不仅是国家财富,亦将造福万民,望诸位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负前辈,不负国家,不负百姓。”
这说得很是高尚伟大,众人的脸色也严正起来,眼巴巴地看着摆在桌案上的书本。
天才加前辈的心血结晶啊,对于他们,就象武功秘籍对武痴一样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没人教你们,只能互相探讨学习。”朱由校没那么多时间,也想看一看这些青年才俊自学能到什么程度。
挥了挥手,下人把书本挨个发到众人手中。有性急的便翻开看,正好是一页看不懂的符
喜欢我真是大昏君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