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对封赏没有异议,北海伯与北海总兵的规格稍高,但也与功劳大致相抵。
至于让近卫解甲归田,也不是他们能管的。
名义上就是天子近卫,当然是大王想怎样就怎样。
跑来朝歌避难的北伯侯崇侯虎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莫非....这是敲打?
大商分为内服官与外服官。
内服官负责治理以朝歌为主要城镇的核心区域,外服官则是分封的诸侯。
外服职官,与中央政府是上下级关系,但比往后的刺史、太守、知府之类的地方官具备更强的自主性,以及世袭可传承性。
所以外放分封的诸侯权力很大,又有自己的私军,私军不设上限,你能养得起多少军队,就能编制多少军队。
当然,由于这些诸侯大多分封在偏僻地区,无论怎么种田,供养的军队都不可能与地处中原腹地的核心区域相比。
不过,这也是一种威胁。
如果你诸侯有点用,能镇压地方治理地方,那很好,我放着你,不管你,管太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可如果没用了....
崇侯虎局部一紧,他除了打仗什么都擅长,包括思考。
他是个很擅长思考的人。
自己堂堂大商四大诸侯之一的北伯侯,被区区七十二路叛军给打的来朝歌避难?
这得多没用啊!
他承认自己不会打仗,但这也太没用了。
这么没用的人,怎么能执掌地方,为一方诸侯呢?
这么好欺负,干脆取缔了吧?
崇侯虎发现自己一开始就错了。
飞廉平叛成功,每个人都承认他有一定的才能,可飞廉能比闻太师更会带兵吗?
不可能!飞廉估计连闻太师屁股底下的墨麒麟都不如。
至于副将孔宣,他谁啊?
那为什么闻太师久战不利,飞廉接替后就平叛成功了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纣王没耐心了。
闻太师出征,就是给他北伯侯崇侯虎的机会,如果当时自己主动请缨与闻太师共讨叛贼,估计没几个月就平叛成功,还能分润一点功劳。
可他没有,选择躲在朝歌城里吃喝玩乐。
一个怯战的诸侯,一个无法担当起责任的诸侯,是明君所需要的诸侯吗?
一个叛乱就发生在自己辖区,不敢对敌,连带路党都不敢当的诸侯,是明君所需要的诸侯吗?
没错,来到朝歌的这几个月里,崇侯虎已经认定纣王是一位堪比武丁的明君,有着大思想,大梦想。
从题诗到肃清朝纲,从换帅到平叛成功,这一切都代表,沉寂数十年的大商,要有大动作了。
北海伯就是在敲打自己,分润北伯侯司掌的土地。
崇侯虎觉得自己甚至无法反抗,如果不是飞廉平叛,北海还乱着呢。
就算反抗,他还能带兵反叛吗?
连内部叛乱都平定不了的人,叛乱还没开始就被和谐了。
飞廉获封北海伯,死死盯住了他。
他不敢打袁福通,袁福通惨败于飞廉之手,如果自己对上飞廉.....
那后果,想都不敢想。
崇侯虎心中一片通明,他完全明白了。
敲山震虎!
各地诸侯与中心大商的统治联系越来越弱,纣王此举是在通过飞廉敲打他北伯侯,又是在通过敲打北伯侯,敲打其他三镇诸侯!
“于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
崇侯虎脑中闪过这样一句话。
纣王是个贪恋美色的君王吗?
贪恋美色的人会连续数月不踏入后宫一步?
每一镇地方!这就是纣王给的最后机会,诸侯献上美女的质量与忠心成正比,如果献上的具是歪瓜裂枣,敷衍君王,说明早有异心!
崇侯虎心中已有思量,自己来到朝歌,是不幸中的万幸,只有亲眼见到纣王的一言一行,才能得到如此细致的结论。
他甚至在心里嘲笑起其他三镇诸侯,尤其是那勤于政事,广罗人才的西伯侯姬昌,这些行为不为君王忌惮就有鬼了,将自己打点的这么优秀,莫非想更进一步?
诸侯更进一步,就是....
可惜啊,他们察觉不到纣王选秀的真正用意,恐怕要暴露本心啦!
黄飞虎则想的更深入一些。
他也觉得纣王是在敲打,敲打的不仅是诸侯,也是群臣,根深蒂固的小团体。
他就是后悔,自己怎么着了纣王的道呢?
黄飞虎既是镇国武成王,又是外戚,父亲更是外放的界牌关总兵,家事渊源。
闻太师出征后理所应当成为了武将领袖。
他当然要膨胀,纣王大权旁落,老臣掌权却无兵权,自己有兵权,就是个香饽饽,为什么不膨胀?
膨胀害了自己。
纣王在女娲宫题诗根本不是向外戚武将示好,全是计谋!
让自己领着武将支持一时,压住老臣,从而亲令换帅,再以平叛之功,提拔亲信大臣,并且在军士中竖立良好的君王形象,闻仲回朝,取代自己武将之首的地位,进一步打压,从而完全掌握兵权。
这一手堪称完美。
纣王不再宠幸自己的妹妹并且提议选秀,就是最显著的信号!
黄飞虎甚至恶意揣测起闻仲前线战事不利的用心,他比谁都知道闻太师的能力,故意在北海平叛数月不得进,为的就是让朝中的自己膨胀起来!
纣王真是....好手段!
黄飞虎心有不满,却又不得不拜服。
如果换角度思考,哪
喜欢封神之我要当昏君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