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个哥哥讲过,这书院里是集学堂、学生食宿、夫子食宿和书院姜院长的家为一体的。所以从这里看过去,发现那围了大围墙的大宅子里,建筑物的排列方式像是三道四合院后,并没有觉得奇怪。
早前就知道这姜院长是纳西族,而现在看这书院的建筑关非当地统一的纳西族建筑形式,我对他的印象因此更好了一些。
这绝不是一个古板的人。
本以为要直接赶了马车到书院门口,可离十几米才到左右分岔口时,二哥就笑道:“大哥,马车往左边走,姜山长家和夫子独居的小院往左边才是大门。”
原来如此。此时,我已经看到有三两成520小说大门而去。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礼品拉到书院门口去,还真是有些不合适的。
心里对二哥如此有心思的安排,有些欣慰起来。这孩子,更是懂事,也更知世故了。
可看到另外两个小哥哥根本没留意这些,两人边看车厢中的礼物,边一答一问的说着闲话。我摇了摇头。这两个,毕竟年岁小了些,这几个月除了学问,其它没什么长进,还是孩子心性呢。
想着这些时,却是已经来到姜院长家气派的红漆雕花的大门前。
看着哥哥们把马车上五个精巧的竹筐和五个不算大的布袋子搬下来时,我走上前去一一查看整理了一番。
我指着其中做了记号的道:“这个筐和这袋子是姜山长家的,筐里的碗糖是20斤,柿饼只有10斤。这袋里是干松茸和风干的麂子肉条,还有一包加了金银花的菊花茶。你们夫子的碗糖只装了10斤,10多斤是柿饼。那袋子里也只是装了少些的松茸和肉条,人们心里要有个数。”
说完见四个哥哥笑着应了,我才是只看到大哥道:“那我和大哥就等着他们先把东西给夫子抱去,再一起去山长家吧。”
在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已经俨然是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心情不是一般的复杂。想让心情平静,竟连这种小事,都叮嘱了起来。
大哥见三人都走了,才是笑看着我打趣道:“芽儿是不是也想上学堂?怎么我觉得你一到了这,就特别的紧张啊?”
上学堂?听到这话,我忍不住笑道:“我可没兴趣,我上学早上怕了。”说完发觉没说对,盯着他的脸色,又急忙道:“以前你们都到镇上念书时,我要么去寺庙里,无心教我,要么就在家里自己百~万\小!说,如今我这学问怕是跟这书院里的夫子有的比了,我可不想再念了。”
见大哥并无异样,只是在听到我这话时,笑得乐不可支,我提起的心放了下来。
唉,大哥是从小就比较迟钝的呢,也不知道再历练两年能不能变得更机灵一些。
就在这说话间,姜山长家的大门从内拉了开来,一个穿着汉族服饰的老妇从门内走了出来,随后跟出来一个穿了纳西族服饰的小姑娘也跟了出来。
我打量着那应该是姜院长夫人的老太太时,那老太太也打量着我就含笑走了过来。
“孩子,你们是要来书院求学的吗?”老太太的声音很是慈祥。
我正心里回想着应该怎么称呼她合适,她却先问上了话,忙笑答道:“老太太您好,我们只是送家里兄弟过来,他们是书院的学子。”此时却已经能确定了,她就是那姜院长夫人。
此时大哥也是机灵的,直接也跟着叫了声老太太。
可老太太却摇手笑道:“既是书院里学子的兄弟,你们就叫我姜奶奶就行了,大家都这么叫的。”
我跟大哥听了,忙是又听话的叫了一遍,惹得老太太呵呵直笑。
这老太太看了一眼我身后的马车,笑道:“听你们这口音,我倒是知道你们说的兄弟是谁了。是那韵宇、韵宁和韵文三个孩子家里的哥哥和弟弟吧?”
她口中的韵宇等三个名字,却是哥哥们的字。但字这种东西,在我们那小镇上是没人叫了,所以听她说时,我愣了一下就明白过来她说的正是我那三个哥哥。
可是,弟弟?对了,我是穿了一套小哥原来的蓝灰色长衫的,又为了不露馅,还戴了顶小布帽子挡住了脑门上的头发。可不就是个弟弟么。
正要答话,三个哥哥却是已经走了过来。
因为敬重她是哥哥们的师母辈,所以我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应下时,三个哥哥就已经快步走到了老太太的旁边。
三人很是恭敬的齐向老太太施礼问安,然后二哥带头问道:“师母,山长他老人家在家吗?这次从家里带了些自家的产物,送过来给山长和师母您们尝尝鲜。”指了指大哥旁边的东西说完,又是一礼。
看着二哥如此懂礼,我应是高兴才对。可看这说不上两句话,就已经施了两礼,我却觉得这心里憋得慌。
这读书人的礼节,也真的太太太繁琐了些。不得不在心里感叹,还是咱们山村里好啊。哪里有这么多的礼节。
正腹诽之时,大哥他们却是已经抱了东西,跟着含笑推让的老太太说了几句话后,我们一行人就跟着进了院长家并不大的院子。这四合院,被隔出了一道小院,另外一头就住着书院里的四个夫子。
山勤书院的姜院长,60来岁的老书生模样。清瘦的老人,穿着洗得有些发旧的灰白色粗布书生传统长衫。不光是衣服上没有任何纹饰,就连鞋子也只是一双方口黑布鞋,光光的头上没有戴帽子,脑瓜后方的头发和发辫已经灰白。
最最醒目的,就是他那光
喜欢兄弟姐妹齐种田请大家收藏:(m.23dus.cc),爱上读书吧更新速度最快。